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009|回复: 0
收起左侧

姜智敏:2013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走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0:59:2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2013年12月22日,2014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仍在召开。本次年会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钢联”,即:“我的钢铁网”)共同主办。

上午的会议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作题为“2013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走势探讨”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会议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煤炭作为一个原料重要提供行业,非常高兴参加“我的钢铁”年会。“我的钢铁”成功举办了14年,我想介绍一下原料行业提供的发展趋势。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要点,首先介绍一下工业发展的概况。通过几组数据对行业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第二,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来通报数据。

第三,分析一下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最后,对2014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走势来做研判。

首先介绍一下煤炭行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煤炭工业的地位还是很重要,从世界上来看煤炭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应该说现在大家都认同煤炭是通向新能源的桥梁。在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尽管全球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为应对气侯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但目前尚未找到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途径。过去32年中地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由90年的27.38%提高到去年的29.9%。消费还在不断地提升。

美国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8.8%,德国、英国等欧洲部分国家煤炭进口保持增长态势。印度煤炭需求也在继续增长,日本关闭核电以后重启电,前10个月进口增长1.5%,韩国经济持续向好,前10月煤炭进口增长4%。在可预计的未来,煤炭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领域。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已查明化石能源的94%以上,预测远景资源量超过5.6万亿吨。12年查明的资源储量1.4万亿吨。能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能源还将以煤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需求强度或将降低。预测未来30到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仍将占据半壁江山。

历史贡献说一下。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的63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576.56亿吨。其中,1990到2012年22年间生产煤炭423.44亿吨,占全部生产总量的73.44%。支撑了我国GDP以每年10%(10.2%)以上速度增长。煤电6.5倍的增长,年发电量超过3.5万亿千瓦时。钢铁10.9倍的增长,年粗钢产量突破7.2亿吨。

我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煤炭产量36.5亿吨,消费量35.15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是76.6%和67.1%。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的47.5%和消费总量的50.2%。一多半煤炭在我们中国被消费。

日均生产与消费量:我国平均每天生产原煤1千万吨,消费商品煤935万吨,我国人均消费煤炭2.7吨煤。

从发展现状来看,2012年底,我国有采矿许可证的煤矿14407处,总产能超过40亿吨。其中,大型煤矿844处,产能23.4亿吨,平均单井规模280万吨,目前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煤矿47处,产能超过6亿吨)。

企业结构来看,规模以上企业7869个。大型企业90家,产量超亿吨的8家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是526.6万人,资产总额4.82万吨,年营业收入大概是3.4万亿元。这就是我简单介绍的煤炭行业的基本现状。

下面通报一下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个方面,从产销量来看逐步趋稳。今年1季度产量出现了负增长。6月以后降幅逐月收窄。9月份当月基本持平,10月份略有增长。11月的产量完成了3.3亿吨,同比增长了2.48%。这个曲线图可以看到整个增长幅度的变化。

从产量结构来看,26个主要的产煤省,有17个省区煤炭产量同比下降。国有煤矿产量同比增长1.89%,非国有煤矿下降5.23%。大型企业产量22.6亿吨,同比增加1.3亿吨,增长6.3%。前10家企业产量13.11亿吨。

煤炭销量的情况来看,煤炭销量至2012年5月以来,煤炭销量先于产量开始下降,今年6月份后降幅逐步收窄,9月份持平,10月份后开始正增长,前11个月,全国煤炭销量32.64亿吨,同比增加950万吨。从铁路运输来看,我们的铁路运量从去年6月份开始下降,到今年6月份逐月回升,前11个月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1亿吨,同比增加了4859万末,增长了2.4%,增幅比前10个月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铁路发运煤炭2亿吨,同比增长612万吨。

港口发运,前11个月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05亿吨,同比增长7%,其中11月份发运5839万吨。

进口情况通报一下,前11月全国进口煤炭2.92亿吨,同比增长15.1%。出口694万吨,下降18%。(其中11月份出口62万吨,同比增长10.9%。)净进口现在是2.85亿吨,同比增长了3980万吨,增长了16.2%。从煤种看,前10个月炼焦煤进口6078万吨,同比增长51.4%,褐煤进口4700万吨。

第四个表现是库存高位。11月份,煤炭企业库存是8500万吨,同比减少了633万吨,但比11年同期仍高出了3千万吨。企业的库存在下降,但还是保持高度。

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267万吨,可用21天。

主要港口存煤4048万吨,同比减少170万吨,下降4%,比年内高点7月末减少1249万吨。自11月以来北方主要发运港存煤持续处于低位,12月19日秦皇岛存煤478万吨,曹妃甸港存煤326万吨。整个秦皇岛是存煤区第一位。

再一个是谈一下价格方面,价格最近开始出现回升。价格最高的时候是2011年的8月份,今年5月份开始持续下降。10月份开始价格持续回升。9月末、10月初开始退调。进入11月份以来回升速度有所加快。

动力煤价格回升较快。12月18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620到630元/吨,近期由于电不厂存煤较高,沿海港口来船有所减少,海运费出现下降,市场煤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这是从炼焦煤的情况来看,炼焦煤今年4到6月份出现连续下条后,8月份以来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升,幅度为60到90元/吨,但仍比年初下降约160元/吨。前11个月煤炭投资4707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2688亿元。

第七个方面就是行业效益下滑。主要是收入减少。前10个月规模以上的煤炭企业主要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6,降幅比前几个月增加了0.24个百分点,但整个行业的收入下降,大90家大型企业主营业业务收入同增长16.1%。再一个是成本增加,收入下降的同时,成本在不断地增加,规模以上的企业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56%。环比降低0.24个百分点。应收帐款仍居高位。10月末规模以上企业应收帐款3334亿元,同比增长10.44%,环比减少13.69亿元,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累计减少24.3亿元,大型应收帐款2244亿元,同比增长16%,比9月末减少264亿元。

行业利润继续大幅下降,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同比下降38.8%,降幅比前9个月增加了0.1百分点,利润额为1705.3亿元,去年同期2784.73亿元。亏损企业增加,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了4百多个亿,同增长了80.70%,占全国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8%。

在90家大型企业中,有33家企业亏损,亏损面36.7%,亏损额比去年增加了16.7个百分点。利润分布不均衡,向大企业集中。前10个月,行业前10家企业利润880.3亿元,占全行业的51.63%,占大型企业的92.92%。前5家企业利润815.4亿元,占全行业的47.8%。第八个情况是市场景气在好转。协会发布的2013年11月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负的7.1。

分析一下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一,需求的增速在放缓。近10年,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随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下波动。其中,2003—2011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8.4%。

我们分析有四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第二个是经济增长结构。第三是环境约束,全球气侯变化和雾霾天气的压力,也使人们的发展理念发生了变化,政府整治环境的措施进一步加大。第四是能源结构的变化。

产能建设超前。我们“十一五”以来,到今年的11月份,7年多时间,煤炭采选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65万亿元。新增产能超过了22亿吨,而且在建规模超过了11亿吨。现在整个产能应该说在40个亿吨左右。预计投资还要突破5千亿元。

2012年时候,已经划划定矿区范围的能力超过7亿吨。

进口在持续增长。国家在2008年以前一直是出口大于进口。特别是2003年我国出口煤炭9403万吨,净出口8293万吨,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当年1318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146万吨,净进口10947万吨,以后逐年增加,增速加快,2012年净进口2792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这是我们的整个进口变化情况。

影响煤炭进口增加的三大因素:

第一,煤炭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国际煤炭市场供给宽裕,供求于求态势明显。

第二,是国际煤炭价格竞争优势依然存在。我国煤炭禀赋条件较差,灾害严重,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缺乏竞争能力。有很多机械设备运行不畅。我们众多的煤矿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且地理条件非常不好,也非常恶劣,应该说悬殊非常大。

第三,国内市场供应格局。东南沿海与煤炭生产逆向分布,煤炭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再一个因素是能源结构的变化,一个是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提高。现在非化石能源比重现在已经达到了28%,应该说这个比重还在不断地增加。另外就是跨区送电能力提高。特高压、超高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煤炭的转运能力不断地提升。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如果我们工业上增长再出现问题的话,那价格非常难控。而今年没有出现问题,而且增长速度比较适中。

第三,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用电量由10年74.7%,逐步回落今年前11个月的73.26%,下降了1.44个百分点。

第五个方面就是市场心理的变化。现在我们的煤炭化程度很高,另外就是既有现货市场,也有期货市场。心理预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相互作用,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信号,产生了蝴蝶效应。我国工业企业有32.56万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对煤炭市场影响很大。价格回调跟市场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近期煤炭市场变动原因,主要还是需求拉动。这个不多介绍了。从煤炭情况来看,由于美国经济的增长,日本经济回升,欧元区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首现增长,德国、英国、煤炭进口的维持增长,美国煤炭消费由降转升,上半年同比增长8.8%,煤炭出口下降2.5%。

但新兴经济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展困难,印度煤炭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向好,PMI连续5个月回升,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11月份生产指数为19个月以来新高。铁路货运装车自7月份既来持续回升,10月份达到今年新高,今年货运量将保持小幅增长。全社会用电量自7月份以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用电量预计增长7—8%。

国际动力煤市场出现企稳回升迹象。9月份后日本关闭核电机组,煤电机组重启启动,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在北半球冬季用煤需求拉动下,国际动力煤市场价格将持续企稳回升。国际炼焦煤价格可能小幅波动。

今年夏季大面积持续高温,主要用煤行业消耗增加,库存减少,用户补库存需求明显。冬季取暖用煤增加,加上水电出力减少,火电出力增加。

归纳一下,我们认为当前煤炭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是多因素的耦合。既有宏观经济调整、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回落的影响,也有近年来大规模投资、产能建设超前的问题,还有市场预测的因素。

既有世界经济低速、全球煤炭产能过剩、煤炭进口持续增长的冲击,也有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断提升的影响,更有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低的问题。虽然大家说现在煤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我对煤炭行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十年的快速发展,煤炭的业务、收入、利润远远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主营业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倍,108倍和20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于工业行业1倍以上。

目前,我国的煤炭工业利润仍处在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前10个月全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5%,煤炭采选业为5.4%,略低0.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增速放缓。

最后讲一下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的走势。

还有9天就要告别2013了。回首2013年我国煤炭市场。煤炭需求增幅趋势明显,国内煤炭市场与世界煤炭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煤炭价格差异逐步缩小。初步预计,全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约36.2亿吨左右。

煤炭供给能力约在40亿吨左右,其中国内煤产量37亿吨左右,同比增加5千万吨,煤炭净进口3.1亿吨左右(进口3.2亿吨左右)。

这是2014年煤炭市场走势的预测,我国煤炭需求总量还将有一定的增长。一是世界经济小幅复苏,外需环境将有所改善。二是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投资增速保持增长,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多方预测,2014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7.5%左右的增速。是从煤炭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GDP增长7%左右,煤炭需求弹性系数在0.5左右。

第二,煤炭供给能力保持稳定。一是煤炭进口将保持较大规模。一方面,当前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与然存在,考虑进口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以及汇率变化,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订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加强对进口煤监测和质量检验,实行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鼓励优质煤进口,禁止高灰分、高硫分劣质煤炭的生产、使用和进口,煤炭进口或将进一步规范。初步预计净进口将在3亿吨左右。

第二,煤炭供给能力保持稳定一是煤炭进口将保持较大规模,一方面,当前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考虑到进口与国内煤还有一定的价差,以及汇率变化,印尼、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货币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二是国内煤炭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抑制。第一,控制增量。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停止核准新建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停止核准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严厉查出未批先建和批小建大行为。达不到条件的煤矿要关闭。

第二,优化存煤。逐步淘汰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重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

第三,抑制超能力生产,要求煤炭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煤矿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第四,建立煤矿产能登记及公告制度提高超能力生产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公布处罚结果。

第五,推进结构调整,有效整合资源。

预测2014年的状况。

2014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难以改变,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

最后,煤炭行业发展环境将得到改善。一个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煤炭产业税费负担问题得到了重视。目前煤炭产业税费负担很重,国家总结历次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的经验,提出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落实了责任和时间表,这将有助于企业税费负担等问题的解决。

关闭煤矿遗留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了专项资金,一是解决破产煤矿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二是解决破产煤矿社会化管理问题,三是解决破产门口社会职能移交问题。

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列入议程。依法及时关闭破产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

煤基多元产业发展得到支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

煤炭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煤炭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发现价格,规范交易醒悟,节约全社会交易成本。

煤矿考核机制不断消除煤炭产能盲目扩张的动力。

地方政府行为得到约束,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畅的地方保护性措施。

行业自律将不断得到加强。有几个方面的阶段:现阶段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是刚性的,继续呈现上升趋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需求强度或将降低。

判断二: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将更加理性。国家采取一系列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可控区间的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发展预期将会对煤炭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判断三:短期内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煤炭进口将保持高位。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预计今后几天我国煤炭进口仍将维持一定规模,但受国内价格、需求等因素影响增幅可能有所回升。

结论:

煤炭是通向新能源的桥梁。

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将加快向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转变。

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

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煤炭与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共赢发展是大趋势,是必然的选择。

谢谢大家!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22 03:33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