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由于大秦铁路即将启动淡季检修,下游用户补库需求逐步升温,连续下跌近3个月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渐渐止跌企稳。不过,未来动力煤价格依旧面临多重压力,鲜有显著支撑。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1、2月份汇丰制造业PMI终值分别为49.5和48.5,3月份初值进一步降至48.1,显示经济继续处于收缩状态;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8%,其中,进口总值增长10%,出口总值下降1.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我国严峻的外贸形势。此外,今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也均有不同程度放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电力、钢材(3264,-7.00,-0.21%)、水泥等主要耗煤产品需求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
刺激煤炭需求政策难再现
从往年经验来看,政府出台的相关经济刺激措施往往能刺激煤炭需求,进而给煤市带来一定利好。但在目前多数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大,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大气污染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以及地方债务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政府方面,预计除了直接给予煤炭企业部分政策支持之外,很难再出台类似的刺激煤炭需求的政策措施。
动力煤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2013年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993万千瓦,水电装机总容量增长12%,如果今年水电来水正常,水电发电量可能再度大幅增长。事实上,今年前两个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超过发电量增速3.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经济结构调整、出口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今年经济增速很难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电力需求增长势必会受到制约,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很可能低于去年。用电量增长放缓,水电出力提升,单位发电煤耗不断下降,再加上如果不再出现去年的罕见高温天气,今年电煤需求很可能不增长甚至负增长,无疑会给煤炭市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电厂煤炭库存仍旧较高
截至3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电煤库存总量仍然高达7025万吨,较去年8月末的低点高出675万吨,平均可用18天,库存水平整体并不算低。3月份随着气温回升,取暖用电量逐步下降,4、5月份均处于相对用电淡季,期间库存偏低的电厂只要能够控制好采购节奏,未来几个月煤炭库存稳步回升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未来电厂煤炭库存以及补库带来的采购需求很难支撑煤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
国内煤炭供应充足
目前国内煤炭产能充足,而且还不断有新建矿井投产、达产,煤炭供应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以晋陕蒙来说,2013年11、12月份三省区原煤产量月均接近2.4亿吨,如果今年三省区月均原煤产量继续维持在去年11、12月水平,全年三省区原煤产量至少将增加超过3亿吨,增幅至少将超过10%。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讲,如果煤价下跌,部分矿井可能会减产或停产。但长期来看,在煤炭产能充足、煤炭需求持续疲软、煤价逼近生产成本成为长期趋势的情况下,只要还有利润,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煤矿为了增加销量而主动降价销售。
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
近年来,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关联度不断提升,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从2013年国内外煤市走势来看,月均2600万—2800万吨的煤炭进口量基本上是均衡进口量。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突然刺激国际煤价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我国煤炭进口将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中短期看,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影响更多趋于中性。此外,由于年初以来人民币不断贬值,如果进口煤美元标价不变,以人民币计价的煤价将同步上涨,进口煤数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并最终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但实际上,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更因为中国是主要进口国,人民币贬值也会迫使以美元计价的煤炭价格回落,最终大大削弱汇率变化的影响。
成本支撑力不强
毫无疑问,当市场低迷时,成本将是价格的最后支撑。虽然煤炭企业盈利能力已经大幅削弱,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煤炭业务还是盈利的,成本对煤价的支撑作用暂时还不强,理论上讲煤价还有下跌空间。而且随着煤价不断走低,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会努力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从而使成本支撑线下移。
总之,尽管近期动力煤价格出现企稳迹象,但后期的反弹回升明显缺乏支撑。相反,由于多方压力仍存,年内不排除会进一步下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