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作为我国煤炭储量最大的地区,内蒙古近年来着重提出了要发展煤化工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的煤化工发展可以说是从几乎为零到一拥而上。投资热潮之下,冷思考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历程,不仅对当地经济健康发展有益,对客观看待全国的煤化工热也有借鉴的意义。
众所周知,内蒙古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以少数民族集聚为主的地区。解放前夕,当地煤化工产业几乎为零。新中国成立后,煤化工产业开始起步,先后建立起了一些小型传统煤焦化企业。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煤化工项目相继建成和扩张。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当地资源的得天独厚,一大批号称“最大”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先后落户。此时,煤化工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并使得内蒙古正在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可以说,对于一个产业的兴起、发展来说,这样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内蒙古煤化工产业规模迅速得到了扩张。煤化工项目上得太多、太快,有一种一拥而上的感觉。这样的发展模式自然夹带着诸如技术不过关、下游发展慢、生态破坏严重、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些小问题都会积累成大问题,任何一个大问题都会致煤化工产业发展受阻。其实,由注重量的增长到注重质的提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要求。当前,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经过快速的量增过程,已经到了需要经历质变的关头了。而且,这种质变过程需要产业自身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中倒下。
笔者认为,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装置设备问题。政府要牵头加快煤化工大园区建设,在内蒙古东部煤水较为富集的地区和西部沿黄(河)、沿线(交通干线)建设大型或特大型煤化工产业园区,把大型煤化工企业和下游相关产业吸纳进来。
当然,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都是我国乃至世界有名的草原,内蒙古西部地区植被脆弱、沙化严重,因此,在示范项目建设中,各方都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长计议,为煤化工产业的质变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