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有报道说,2008年内,世界上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产品将在神华集团的神东煤田建成投产,投产后,年用煤量345万吨,可生产各种油品108万吨。
目前,我国共有7个煤制油项目,山西省的潞安集团名列其中。潞安集团之所以能够走在山西煤炭企业的前列,得益于几年前制定的“中国潞安”战略。
集团董事长任润厚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跨入新世纪后,潞安集团紧紧抓住中国“入世”、企业改制、煤炭市场复苏等有利时机,从参加“经济奥运会”需要出发,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转守为攻,响亮提出了“十五”“再造一个潞安”、“十一五”建设潞安能化大集团、长远建设“中国潞安”的“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发展,潞安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在发展空间上,在实现省内向武夏矿区、宁武新矿区拓展的同时,在新疆、内蒙古的产业蓬勃发展,在美国的天然气及煤炭开发稳步推进,潞安正由一个纯粹的地方企业向全国性的大企业、大集团快速转型;
在发展领域上,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不断拉长变粗,四大循环经济园区初见成效,煤炭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油、电、化、硅等产业迅速兴起并不断壮大,潞安正由一个单纯的煤炭企业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集团快速转型;
在组织结构及体制上,随着各种产权结构子公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集团层面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人工作的稳步推进,潞安的组织结构及体制正由矿务局与集团公司体制并存向国际化的大集团快速转型。
这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潞安不断“转身”的过程,一次又一次漂亮的“转身”,使偏居山西一隅的潞安一步步跨出省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国的“潞安”。
展望今年的发展目标,任润厚完全有理由信心十足:
在煤炭主业上,瞄准亿吨级煤炭大集团、大基地建设,统筹煤炭产业“立足山西,着眼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布局。在抓好潞安矿区安全生产、集约高效的基础上,加快李村、古城等矿井建设步伐,加大武夏后备区、宁武1260万吨新矿区、吕梁晋中主焦煤基地建设力度,形成7000-8000万吨生产规模,做大做强潞安在山西煤炭产业;加快潞安新疆公司一矿、二矿、露天矿改造,三道岭矿区产量达到1000万吨,开工建设500万吨/年砂礅子矿井,做好准东资源开发;在内蒙古赛汗高毕煤田建设300万吨矿井,形成山西、新疆、内蒙古三足鼎立的亿吨级煤炭大基地。
在煤炭转化上,要全力抓好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建设,确保今年8月出全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并立即开始300万吨/年产业化工厂的建设。
在产业转型上,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抓好高纯度多晶硅项目的建设。这个项目是亚洲第一、全国惟一,领导关注,举世瞩目。目前正按照2009年底建成投产的要求,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加大力度、加速推进。
可以说,潞安瞄准的,都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项目。在一次次的“转身”过程中,潞安正在从一个传统的煤炭企业向着现代化的煤化工企业转型。
潞安“转身”的过程也正是山西煤炭业“转身”的缩影。
作为煤炭大省,我省的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中,晋城煤业集团、阳泉煤业和潞安三大集团已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格局。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煤炭行业合成氨和尿素年产能已突破600万吨,其中晋城煤业集团氨产量突破40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5;晋城兰花集团尿素等化肥年产能已突破300万吨。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十一五”末期,我省煤炭行业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将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
资料显示,晋城煤业集团从2004年5月开始,以无烟煤资源优势为依托,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相继在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7个省成功并购控股了11家化工企业,成功地挺进煤化工领域,2007年生产经营总额达300亿元,其中,非煤产业生产经营总额占65.84%,利润占78.28%。煤化工板块完成产值128亿元,占到生产经营总额的42%,成为集团公司的一大优势。
这些煤炭企业所进行的一次次漂亮的“转身”,与省长孟学农在《政府工作报告》所阐述的思路完全吻合。“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推动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行业的新型化进程。煤炭行业,依托国有大矿,整合全省小矿,提升生产力水平,大幅减少事故;加快形成规模、效益、竞争力世界一流的煤炭旗舰企业;加快实施采煤区域转产转型计划。”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更多的“转身”,山西煤炭业一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