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我厂使用的德士古废锅工艺,从设计上可是说是没有什么缺陷,IGCC真的是怎么感觉都比激冷流程好但在运行期间,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行周期短,负荷开不起来,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结焦
结焦原因我个人分析有一下几点
1.操作温度,由于煤浆浓度不稳定,导致气化炉温波动以及煤浆流量波动引起,(这点由于c炉进行了切除水冷壁改造,原因是废锅上部经常挂渣,堵塞,但是汽包没有进行改变,原设计10MPa的蒸汽,水冷壁切除后换热效果下降,改造好运行时间增加,负荷加大)
2.操作压力,由于我厂变换的压力设定在3.6MPa,所以气化压力在3.7MPa左右,而操作压力对烧嘴压差有很大影响,从而对雾化效果有影响,我个人认为此是原因之一。
3.中心氧量,这点是最难确定的,中心氧决定了雾化效果,而雾化效果对操作时间有决定性因素。
4.煤质,我觉的这点原因最好。我们用的煤灰分才八点几,各项指标都不错。灰熔点也很好。
5.全局意识淡薄,我们没有全局性去探讨研究怎么样能不结焦,这点是一个必然,企业不是科研单位,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实践的
以上为个人见解,希望与大家多交流,为煤化工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