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十三五”期间,石化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依然是主力军。 其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在62%以内。煤化工“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提高煤炭能效,以控制煤炭行业的产量,缓解供求矛盾,并开展五类模式升级示范与创新发展。同时,将推进与石化、油气等关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 煤化工产业将转型随着煤化工“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倒逼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尽管煤化工被视为煤炭产业优化内部能源结构的一条有效路径。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煤化工产业整体仍面临盲目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水资源及环境压力大等问题,特别是对近年来国际油价暴跌,与煤化工产品形成价格倒挂,对产业造成严重冲击。 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示,目前大部分煤化工项目都存在加工转化深度不够,下游产品多为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合理布局煤化工项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是这些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最有效的途径。 据了解,针对上述情况,煤化工“十三五”规划中,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 十三五末(2020年)产能目标 | 煤制天然气 | 煤制油(合成油) | 煤制烯烃 | 年初初定规模 | 500亿立方米/年 | 3000万吨/年 | 2400万吨/年 |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草稿)》 | 300亿立方米/年 | 1000万吨/年 | 未涉及 |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稿)》 | 150亿立方米/年 | 660万吨/年 | 1500万吨/年 |
据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李冶表示,国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五类模式升级示范,分别是煤制超清洁油品、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煤制天然气、煤炭与石油的综合利用与煤制重要化学品。与此同时,坚持科学合理的布局,煤化工项目布局要根据资金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和环境承载力而行,坚持产业园区化、规模大型化、生产柔性好、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和特色。 据报道,目前中国政府批准的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共27个,其中,煤制天然气项目13个,完全建成投产后产能达611亿立方米/年;煤制油项目8个,产能达1108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6个,产能达510万吨/年。 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如果全部投产,预计2020年将形成4000万吨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能。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及天然气的替代率都将达到12.5%。 | 2005年消费 | 2010年消费 | 2015年需求 | 2020年需求 | 焦炭 | 23282 | 32000 | 33000 | 33000 | 电石 | 895 | 1400 | 1700 | 1000 | 化肥(氮肥) | 3534 | 4000 | 4200 | 4400 | 甲醇 | 666 | 1620 | 3740 | 7300 | 商品甲醇 | 666 | 1000 | 1400 | 1600 | 民用液化气 | 2223 | 3000 | 3900 | 4500 | 二甲醚 | 20 | 1700 | 2200 | 3000 | 烯烃 | 2950 | 4300 | 5800 | 7000 | 成品油 | 16860 | 22000 | 26000 | 30000 |
胡迁林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的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这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深入实施,各地也将逐步淘汰过去也粗放式的煤炭使用方式,煤化工正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被提27次之多的“创新”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其中,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点评:“十三五”时期,如何紧紧抓住创新的风潮,对煤化工发展至关重要。 低碳成未来能源体系首要关键词 公报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点评:“十三五”规划充分强调了能源的低碳化发展,这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能源政策重要部分,意味着能源结构调整更明确,强调非化石能源,这与过去高碳能源清洁化利用的提法截然不同。这也与多次被提及的抑制不合理煤炭消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说法不谋而合。 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 公报指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点评:这项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亩产效益”来决定企业使用能源要素的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企业的“高进低退”。实施该方法将加快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等落到实处。这对高排放、高污染的煤化工行业而言,压力不言而喻。“十三五”时期,在碳排放、水资源、排污等领域,煤化工如何出招应对,变被动为主动,将直接关系到它能否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 公报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点评: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提到的煤化工行业“十三五”初步设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许可的前提下,建设项目并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成为其六项发展原则之一。 而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提法,是环保体制上的重大改革。过去环保执法实行属地管理,受到地方制约比较多,执法缺乏刚性。省以下垂直管理后,环保执法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地方环保部门可以较好地摆脱地方的不当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