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了化工生产的流水化和自动化控制,看见那些还在间歇操作的液相反应,就很郁闷。看见一个个的釜,车间就像一个大实验室,釜就像像是一个扩大的实验室烧瓶,这是不是我们工艺设计人员的无能呢?一直在想如何能想其他反应一样,液相反应也能连续化。 我们曾经有一个产品叫七氟环戊烷,该产品附加值很高,但就是需要采用液相发生产,溶剂处理很费事,回收很困难。最后经过研究和开发,研究出一种催化剂,采用了气相接触反应。公司成功了,由原来的扩大化的实验室变成了流水线化生产。效益更不用说了,最高原料价格才20000元/吨,而产品价格300000元/吨。原料到产品的转化率98%。
以上这个例子是从反应本身出发改变的,是人家研发人员的能力体现。那工艺设计人员呢?我们能不能从过程中找到突破口?让我们也有存在的价值?其实有很多好的产品就是在实验室转向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失败了,就是扩大化的烧瓶不管用啊!难道工艺设计人员就这两把刷子?据说,实验室产品转化成工业生产的成功率只有2/5,这是不是又在我们脸上一个巴掌?
我先说说我的想法,是不是液相反应也会出现一种反应器,连续加入溶剂和原料,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就会连续产出产品呢?当然据说溶剂 在液相反应中的作用还不是十分清楚,所以确实有恐难的。但是为什么别人能在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选择出合适的液相反应溶剂呢?
请大家踊跃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