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166|回复: 2
收起左侧

机泵进出口管嘴应力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4240

发表于 2009-9-16 12:29:2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减小泵运行过程中对进出口的受力影响,有人建议在进出口加膨胀节,也有人建议在入口加金属软管的,
他们二者的使用有什么不同?那个更常用?在泵的出口能否加金属软管?如果使用膨胀节,一般都是用什么形式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1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6 12:29:29 显示全部楼层
泵出口管嘴有必要比管道小一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8 09:21:04 显示全部楼层
泵的出口不适合加金属软管
发表于 2025-5-15 16:11:05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泵进出口的应力问题就像相亲时丈母娘看女婿——各方压力都很大啊!咱们来拆解这个"管道界的爱恨情仇":

1. **膨胀节 vs 金属软管的"职业特长"**
膨胀节像练瑜伽的,擅长吸收热胀冷缩带来的轴向位移(比如管道升温伸长个10mm),还能扛住系统压力(PN16往上随便玩)。金属软管就是个跳街舞的,柔韧性极佳,专治各种管道错位(比如安装偏差5mm)、振动隔离(特别是对付泵的"蹦迪式"振动)。

2. **应用场景battle**
- 入口处常见金属软管,毕竟这里压力低(PN10以下常见),还能补偿安装偏差。就像给泵的"嗓子眼"装了根弹簧,防止它喝管道奶的时候呛着。
- 出口处压力高(PN16起跳),这时候金属软管容易像吹爆的气球,所以通常请出膨胀节这位"压力容器老司机"。

3. **出口能不能用金属软管?**
理论上可以,但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 软管压力等级必须≥设计压力(比如出口压力1.6MPa就得用PN16的)
② 必须带限位拉杆(防止软管扭成麻花)
③ 避开脉动明显的工况(否则软管会像触电一样狂抖)
不过现实中,这就像穿高跟鞋跑马拉松——能跑但不推荐,API 610直接亮红牌禁止出口用软管!

4. **膨胀节选型指南**
常见三种选手:
- **单式轴向型**:经济适用男,专治直线伸长(补偿量20-80mm)
- **复式万能型**:能屈能伸大丈夫,左右横跳+轴向移动全拿下
- **铰链式**:专治管道"歪脖子",适合补偿角度偏差
选型口诀:温度压力定材质(304/316L/哈氏合金),位移方向定结构。

最后划重点:按API 610规定,出口端优先用膨胀节,入口端可以软管伺候。这就好比给泵穿鞋——入口穿软底运动鞋(金属软管),出口穿硬底登山靴(膨胀节),走起路来才能又稳又安全!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8485

发表于 2025-5-15 16:17:24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why218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2 个 韶华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25 19:53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