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塔体侧面管道设计有何具体要求?
答:(l)塔体侧面管道一般有回流、进料、侧线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
道等,为使阀门关闭后无积液,上述管道上的阀门宜直接与塔体管口直接相接,进(出)料管道在同一角度有两个以上的进(出)料开口时,管道应考虑一定的柔性;
(2)分馏塔侧线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调节阀其安装位置应靠近汽提塔.以保证调节同前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应满足工艺的要求。
35、塔底管道设计有何特点?
答:(1)塔底的操作温度一般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时,其柔性应满足有关标准或
规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连时,管道应短且少拐弯,又需有足够的柔性以减
少泵嘴受力。塔底抽出线应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内严禁设置法兰成仪表接头等管件。塔
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应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产生汽蚀现象,抽出管上的隔断阀应尽最靠近塔体,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辅助重沸器,或者是两个以上并联的重沸器同时操作,而且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其热负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设阀门。塔底釜式重佛器带有离心泵时,
重沸器的标高应满足离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蚀余量,同时使塔底液面与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静压头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气管的压力损失。因此,管道的布置应在满足柔性要求的同时,管道应短,弯头应少。
36、塔上人孔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塔的人孔应设在塔的操作区内,进、出塔比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
设在同一方位上。
(2)设置人孔的部位必须注意塔的内部构件,一般应设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区,不得设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区域内;
(3)塔体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层塔板布置一个;
(4)人孔中心距平台面的高度一般为600mm至1000mm之间,最适宜高度为750mm;
(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布置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整齐美观。
37、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要求?
答:(1)塔的管口方位应满足塔内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要求,设计时应注意设备内件整体结构与管口的相对方位;塔顶气相开口布置在塔顶头盖中部;塔的回流开口,一般布置在塔板上方的管道侧;气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与降液管平行;气液混相进料开口在塔板上方,并设分配管;汽提蒸汽开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气体分配管。侧线产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围内,宜设抽出斗,对于中间降液管的双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该处任意角度,设抽出斗;塔底抽出口设在塔底头盖的中部,并设防涡流板,抽出口应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对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与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径上,条件不允许时可以不平行,但人孔与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净距应不大于50mm;
(3)人孔吊装的方位,与梯子的设置应统一布置,在事故时,人盖顺利关闭的方向与人疏散的方向应一致;
(4)液位计接口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直接连接,也可通过根部阀与液位计连通管相接。不得把液位计接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60°角的范围内,除非进料口有内挡板保护。与塔直连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应加挡板。液位计、液位控制浮筒、报警等装置常位于塔平台内或局部平台端部,以便于维修;
(5)压力计接口应布置在塔的气相区内,使压力计读数不受液位压头的影响;
(6)取样口和测温口的布置,气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避开塔板降液槽的气相区,液相取样口和测温口应设在降液管区域的塔板持液层内;对于易结晶的液相取样管应被向塔板;
(7)塔顶部吊柱的定位应使旋转时可达到平台外起吊点上方,以及平台所有人孔的位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