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120|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陈吉宁:出重拳用铁腕,依法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0 01:08: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任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2日在环保部官网上承诺,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可以变好、污染可以治理。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正遇到三大突出的环境问题:大气,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水体,受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土壤,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1/3。此外,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说,目前,我国水资源承载的生产生活之重负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罕见。一方面水量趋紧,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另一方面水质趋差,全国7大流域近1/3断面水质不达标,在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比例接近60%,水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700起以上,威胁近3亿人的饮水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牛有成说,全球每年有3亿亩土地退化不能生长谷物,我国水土流失已达356万平方公里。事实也证明,经济总量不仅取决于市场能量、依托于政府力量,更受制于生态容量。

全国政协委员李成玉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的冲动与土地资源短缺的制约,成为围填海的根本推手。目前我国沿海滩涂污染严重。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部分近岸海域,均为劣于四类海水标准的区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陈吉宁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必须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针对社会上有关“环保部门执法手软”的说法,陈吉宁表示,“环保战线的同志更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气,敢于亮剑,出重拳用铁腕”,“依法严厉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零容忍、全覆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就近日各方再度热议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陈吉宁表示,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是有机统一的,违背自然规律,也会违背经济规律,最终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陈吉宁认为,必须把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来谋划,以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加快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社会制度的生态化水平,探索实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陈吉宁说,环境质量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发展质量紧密相连。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必须下大气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可以变好、污染可以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新期待

陈吉宁部长12日发布的文章《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全文如下: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江西、广西、吉林代表团审议,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只靠借东风,事在人为。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生态环境。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把绿水青山保护好,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优势

日前,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深入、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重大理念和关键举措,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集中展现了总书记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永续的伟大情怀和强烈担当。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激发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一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认识更加深刻清醒。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环境保护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必须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担当更加坚定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生态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做好环保工作,需要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关心和投入。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保战线的同志更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气,敢于亮剑,出重拳用铁腕,全力实施新《环境保护法》,依法严厉惩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做到零容忍、全覆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献计出力

三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眼界视野更加宽广开阔。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为了可持续发展,也不能那么任性了。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是有机统一的,违背自然规律,也会违背经济规律,最终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必须把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来谋划,以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加快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社会制度的生态化水平,探索实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的把握更加准确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环境质量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发展质量紧密相连。环境质量改善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必须下大气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可以变好、污染可以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新期待。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8 00:50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