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402|回复: 17
收起左侧

[讨论] pro/II--CaseStudy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大家咨询一下,就是发现在pro/II自带案例PRO/II Application Briefs 中,做CaseStudy,文档中显示结果可以出现EXCEL表格(电子表格),而我发现在只能是软件自带模式,如图中所示
另外,在pro/II--CaseStudy能做三个因变量分析吗,软件显示可以添加三个,可是在生成图形时就出问题了,麻烦请问一下怎么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这一块比较了解的帮忙解答一下,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把例子和要求发过来。

点评

就是PRO/II9.3版中的 Application Briefs中的自带案例R6A - Caustic Addition to R6,在文件中的那个casestudy的图形和电子表格是怎样实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6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dengbaoyong 发表于 2016-2-25 09:37
把例子和要求发过来。

就是PRO/II9.3版中的 Application Briefs中的自带案例R6A - Caustic Addition to R6,在文件中的那个casestudy的图形和电子表格是怎样实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发个其它的例子:在菜单栏选casestudy,在Results:中点一下1,这是1后面的内容变黑,再点击Insert插入新的内容,并设置,本例设置为物流F1LIQUID的温度,以此类推,多少都可以,但要与上面的参数对应,两个不相干的内容不匹配不行。运行后,在Output菜单中打开case study plots进行设置,给图形起个名字1,选择Data按钮,将cycles栏中内容全部一道右侧框中,移动坐标轴,使右侧框外补红色变成蓝色。点击Preview Plot按钮即可查看图形。

Naptha Assay_Case Study.prz

94.66 KB, 下载次数: 33

售价: 2 个韶华币  [记录]

点评

这个我知道,你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就是像你这个案例里,就是result,虽然添加了三个,在生成图形设置时也是3个,带是在实际生成曲线图时生成不了,只能生成两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7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dengbaoyong 发表于 2016-2-26 21:13
给你发个其它的例子:在菜单栏选casestudy,在Results:中点一下1,这是1后面的内容变黑,再点击Insert插入新 ...

这个我知道,你可能没明白我的意思。就是像你这个案例里,就是result,虽然添加了三个,在生成图形设置时也是3个,带是在实际生成曲线图时生成不了,只能生成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灵敏度分析其实就是把各种条件耦合在一起,排列组合,我们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条件。aspen好的多,但是都放在一起计算量大。运算时间很长…………………………………………

点评

因为想讲几个因变量整合在一个图中,而HELP文件中说可以添加三个,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会有警告提醒,觉得比较纳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1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灵敏度分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speedhorse 发表于 2016-5-8 07:37
灵敏度分析其实就是把各种&#26 ...

因为想讲几个因变量整合在一个图中,而HELP文件中说可以添加三个,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会有警告提醒,觉得比较纳闷

点评

我个人一般的习惯性的做法就是找好分离的切割点,明确关键组分,确定操作条件,这个要分析下体系的相图,找到合适的操作压力,也要看看温度,比如说真空度高自然能够更好的分离,但是,温度过低,会增加真空设备及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13:04
其实就是自由度的控制,限定的条件越多就越好优化,最终目标是分离指标,第二是能耗和设备投资的平衡点,就是排列组合,找到最经济的或者比较经济的方案。 给的条件少,自然就少调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2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依旧 发表于 2016-11-12 10:49
因为想讲几个因变量整合在一个图中,而HELP文件中说可以添加三个,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会有警告提醒,觉得比 ...

其实就是自由度的控制,限定的条件越多就越好优化,最终目标是分离指标,第二是能耗和设备投资的平衡点,就是排列组合,找到最经济的或者比较经济的方案。
给的条件少,自然就少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1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清风依旧 发表于 2016-11-12 10:49
因为想讲几个因变量整合在一个图中,而HELP文件中说可以添加三个,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会有警告提醒,觉得比 ...

我个人一般的习惯性的做法就是找好分离的切割点,明确关键组分,确定操作条件,这个要分析下体系的相图,找到合适的操作压力,也要看看温度,比如说真空度高自然能够更好的分离,但是,温度过低,会增加真空设备及冷媒的投资,一般控制循环水和一般规格蒸汽能够解决的范围内。
明确以后,直接就严格计算,给出足够大的理论版,试差给定进料位置及回流比,分离达到要后,再细化。
个人愚见,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8 14:40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