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化咨询:发改委进口原油新政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影响 2017-04-28 4月27日,发改委发布重磅通知,宣布自2017年5月5日起停止接收有关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的申报材料,而在2017年5月4日前已按规定完整提交申报材料的企业,将按照发改运行〔2015〕253号文件规定,继续开展后续核查评估等工作。这意味着实施了近三年的地炼进口原油政策迎来转折点,地炼获得进口原油配额之旅将宣告暂停。 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地炼企业名单 亚化咨询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21家地炼企业正式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合计配额达到了7785万吨,而包括岚桥石化、金澳科技、海科瑞林、齐成石化等8家地炼的进口原油申请处于公示及等待正式批复阶段,合计配额1740万吨。此外,还有万通、尚能、科利达、鑫泰、寿光联盟等多家地炼已递交了申请材料,合计申请配额约1000万吨。 亚化咨询认为,此前国家向地炼企业开放进口原油的政策,对于地炼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油品质量升级起到重要作用,据统计,上述29家地炼企业合计保留炼油能力约1.3亿吨/年,淘汰落后产能约7400万吨/年;而此次新政的发布,将不仅对现有地炼企业产生影响,也会对国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产生多方面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改委此次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防治民营炼化项目和地炼企业大幅过快扩张,造成我国炼油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亚化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了7.5亿吨/年,但原油加工量仅5.4亿吨,按照合理开工率估算,我国炼油产能已至少过剩了7000万吨/年。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仍将有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预计2020年前将累计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产能达到8.7亿吨/年,届时产能过剩局面或进一步加剧。因此,新政明确要求获批进口原油的地炼企业,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扩建炼油装置。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 第二,此新政实际上将加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在内的央企的市场地位。我国在建的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都是由民营企业主导实施,新建炼化项目投产后可能需要通过央企来获得原料。 第三,新政也可能会对规划中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近期在曹妃甸签约落户了多个炼化项目,其实施主体也基本是民营企业。 此文件对未来中国炼油化工产业格局和发展进程还有哪些深远影响,将在第二届中国炼化一体化研讨会深入探讨。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炼化一体化研讨会将于2017年5月24-25日在宁波召开。会议将探讨“十三五”炼化一体化产业趋势;炼油行业多元化竞争与合作:央企、民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炼化一体化发展机遇;成品油海外出口的政策走势与前景;中石化四大炼化基地的发展;炼化项目的下游规划;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海外合作机会(伊朗、印度)等。会议还将安排参观工业考察参观。 会议主题 1. “十三五”炼化一体化产业趋势 2. 炼油行业多元化竞争与合作:央企、民企 3. 全球与中国油品、烯烃与芳烃市场展望 4.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炼化一体化发展机遇 5. 成品油海外出口的政策走势与前景 6. 中石化四大炼化基地的发展 7. 地炼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思路 8. 炼化一体化重大成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与应用 9. 炼化项目的下游规划 10. 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海外合作机会(伊朗、印度) 11. 炼化一体化的安全环保问题 12. 工业考察参观 会期临近,如您有兴趣参加此次会议,或有意向在本次会议上做演讲报告,欢迎您尽快与我们联系:高经理 021-50329699-114 或18019142773或gao@asiachem.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