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技术发展,润滑油产业升级换代加速,合成润滑油因其提升燃油效率、延长换油期限、减少排放、降低发动机磨损、且在极端温度下的良好流动性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聚α-烯烃(PAO)的高黏度指数、超低倾点、高闪点、卓越的热及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水解安定性和低挥发度,是理想的合成基础油,主要用于内燃机油、工业润滑油(脂)、液压油等领域,亦是航空、航天、军事工业高档润滑油的合成基础油。据相关研究预测,未来几年PAO需求量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PAO市场将达到81.52万吨。 工业上PAO 的生产主要采用烯烃齐聚法,ExxonMobil、ChevronPhillips、INEOS等公司均有自己的专利技术。PAO生产供应主要集中在ExxonMobil、INEOS、Chevron Philips等国际公司,3家公司PAO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83%。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档的PAO基础油研发和生产方面,与国外相比处于落后的局面。国内PAO多采用石蜡裂解法生产路线。由于采用不同的含蜡原料(包括各种含蜡油和含油蜡),而且石蜡裂解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而产物含有杂质芳烃、烷烃、双烯等,组成相对复杂。与国外相比,在黏度指数、低温黏度和热氧化安定性等方面,国产聚α-烯烃合成油都存在较大差距。所生产的聚α-烯烃基础油在应用水平上远不如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由于缺乏稳定的高性能合成润滑油基础油,造成我国高档润滑油产品基本依赖于价格高昂的进口产品,使得国内润滑油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PAO生产的主要原料是1-葵烯(LAO)。全球LAO总产能约50万吨/年,集中在INEOS、ChevronPhilips、Shell、日本出光和三菱化学等公司,需求量约65万吨/年,供应不能满足PAO生产需求。中国仍未实现1-癸烯规模化生产,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中国高品质基础油乃至润滑油工业的发展。 我国煤制油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聚α-烯烃合成油原料供需紧张的格局。据了解,煤制油装置能生产大量、优质的α-烯烃。这为我国PAO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6月,山西潞安集团利用自身的煤制油装置所产的α-烯烃,采用传统催化剂,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套年产1.5万吨煤基聚α-烯烃合成油(PAO)示范装置,生产高粘度聚α-烯烃合成油。这是国内第一套煤基聚α-烯烃合成油装置。 2017年11月10日,潞安集团又开工建设了煤基聚α-烯烃合成油的升级版——采用潞安集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联合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工艺,利用潞安煤制α-烯烃的资源优势和烯烃分离提纯技术优势的3000吨/年煤基聚α-烯烃合成油装置。据介绍,茂金属煤基聚α-烯烃合成油较传统聚α-烯烃合成油,可以使用C8到C12或者C8到C14的α-烯烃,使生产原料更加充裕,产品具有更整齐的侧链结构、更高的粘度指数、更低的倾点。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迅猛,如果将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α-烯烃分离出来生产聚a-烯烃,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润滑油产业的竞争力,还可大大增加煤制油产品附加值,可谓是多赢的局面。中国化工报社定于2018年4月26日-4月27日举办“2018年煤基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特别邀请潞安集团相关领域专家为我们作聚a-烯烃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相关报告,敬请期待。 参会联系:15910494210 部分议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煤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产品链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煤化工高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天津大学——中间相炭微球技术发展;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南院甲醇制乙醇技术介绍;
上海华谊集团技术研究院——(甲基)丙烯酸合成新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煤基石墨烯制备技术;
山东大学——化石燃料环境友好工业路线开发;
辽宁科技大学——我国煤系针状焦技术现状及二代新技术开发;
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煤基乙二醇衍生产品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装置产聚α-烯烃合成油技术
旭阳集团——旭阳科技煤基新材料的技术进展
长春东狮科贸实业有限公司——东狮湿式氧化法脱硫新技术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特色煤焦化工产业链现状与展望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东狮湿式氧化法脱硫新技术
部分参会: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华谊集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云南煤业、淮北矿业、梧桐树资本、新奥能源、昊华骏化、平煤神马、开祥化工、山西永鑫、宁波富德、开滦集团、旭阳集团、洪业化工、新疆天业、潞安集团、山西焦炭集团、河南能源集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