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直飞湖北宜昌,一下飞机就来到这家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查看正在拆除中的厂房,考察江边的水质,和企业员工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习近平:长江经济带要科学有序发展
早在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就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此次,总书记亲赴宜昌这家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考察,又语重心长地说,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约6亿人口,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GDP占全国45%。保护母亲河,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是沿江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01宜昌:“化工围江”污染严重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之称,不仅是三峡坝区的生态屏障,更是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由于历史原因,宜昌建设了许多化工和制造企业,还有大大小小的工业和民用码头遍布江边,对长江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
由于当地磷矿、航运、水源等资源得天独厚,宜昌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接近2000亿元,成为了全市的支柱型产业。2016年底,全市共有化工企业134家,大多分布在长江沿岸。“化工围江”,成为了威胁长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这也是总书记此行考察宜昌最大化工企业的深义所在。
02破解“化工围江”:壮士断腕,长江岸边的化工要全部清零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在去年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又一次明确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思想、新战略最为生动和具体的体现之一。
从2016年开始,长江沿岸的各省市都行动了起来。宜昌制订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0年,陆续关、搬、转134家化工企业,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以上134家化工企业,或者向后转、厂区后退1公里,或者搬迁到远离江边的新工业园区。所有企业,在污染治理上必须无条件达标!
03化企创新升级迫在眉睫
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很多化工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问题突出,少数企业更是因无力升级改造落后工艺设备,屡屡被罚被查,渐成僵尸企业。
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就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工艺生产水平,规范排污治理流程。今后,中央的环保巡查将成为日常性的工作,企业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抱侥幸心理,以小投入带动大收益。
04拥抱互联网
受国内环保高压、中美贸易摩擦和化工企业限产关停等因素影响,化工原料市场价格动荡。用传统的线下采销模式固然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但是一旦遇到市场行情动荡、供求失衡的情况,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采购、销售路径,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面临重大危机和挑战。
当前,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彻底将信息化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互联网所得到的信息呈量级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必然能带动产业链的升级。
对处于困境期的化工企业来说,采用线上交易选择面广,效率较高,能构建良好的采销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