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获悉,日前,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半年工作会议召开。据会议透露,专项行动以来,山东省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下一步,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关闭20%以上,将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控制在5000家以内,实现化工企业的减量提升。
山东省经信委一级巡视员王超英在会上介绍,2017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42.1亿元、利润180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和20.5%;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41.5亿元、利润7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7%和21.67%。
专项行动以来,山东省共排查发现安全隐患15.7万项,完成整治13.2万项,整改率达到84.1%;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
王超英表示,化工专项行动时间跨度长、任务重,目前仅开展了一年时间,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距离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成为制约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的瓶颈和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和成效。
王超英指出,首先就是思想认识仍不到位,存在一些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化工专项行动工作尽管已开展了一年多时间,但有的地方、有些同志还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没有深刻领会王书坚副省长在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的“转、严、减、迁”四字要求,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偏差。
其次,园区申报材料问题较多,已认定园区问题整改较慢。在前期化工园区认定工作中,从中介机构和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看,由于各市、县(市、区)对上报材料把关不严以及对政策误读等原因,各市化工园区申报材料存在不少问题。同时,有的市认为园区已经通过省政府的认定就大功告成,可以一劳永逸,对中介机构和省有关部门提出的问题置后处理,造成园区整改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