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很久以前,公司接到一个日本项目,设备按照ASME设计,由于公司只有一个点,为了效率,我负责所有设备的计算书。
计算完成后,将设备厚度计算完成后把尺寸都标写给设计人员。
项目中的设备都是一些卧式的不锈钢的罐,内压不高,负压为全真空,基本上都是6mm~8mm。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强圈,将壁厚和补强控制到最节省。
设备非常多,为了方便,将很多一样的管口进行了合并处理。
计算完成后,经过校审,将图纸计算书发给业主做审批。
很多朋友能够理解,为了项目进度,制造单位很多项目是设计和采购施工同步的,不会等到设计完全结束了再采购材料,特别是主材料-筒体,封头。周期比较长,所以要先行。
所以在发给业主同时,制造工艺将图纸的主体材料做了先行件,先进行订货,虽然有适当的风险,一般来说主体材料的计算不会有什么问题,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问题来了
过了两周,业主的图纸计算书批复意见返回来了。其中计算书有一条:
管口按照业主的位置和方位要分开建
将管口按照实际位置建立后,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孔,一个计算能够通过,一个计算不合格。 吓得一身冷汗,板材已经订货了,这个设备304材料,计算需要的厚度7.9mm,实际采购的8mm,补强圈已经用到最大,如果要加厚筒体,那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原因
检查了一下计算书,原来因为结构的原因,一开始加强圈放在设备中心,后来中心有接管,所以3m长的筒体,加强圈放在离左端焊缝1400mm处。
合并接管时,人孔都放在1400mm段,此段的筒体计算厚度小,筒体能够提供的额外补强多,所以计算合格。
在1600长的这段,筒体计算厚度大,筒体能够提供的额外补强少,所以计算不合格了。
比如举个例子:
DN3000的筒体,一段1400,一段1600,采用常温的304材料,其1400段需要7.58厚,1600段需要7.92厚。
补救措施
出现这个问题的设备有很多,在改成实际位置后,如果不合格,一般通过一些补救措施解决:
- 补强圈加厚,加宽。
- 是否可以适当调整加强圈的位置,或者增加一个加强圈。
尽量不要因为补强不合格而整体加厚。
总结
在SW6的计算中,我们经常将接管进行合并计算,比如塔设备,或者换热器的进出口。因为SW6的外压计算用的是最大的长度,所以我们只要保证加强圈间距小于最大外压计算长度,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而PVElite是建立在实际位置上,每个筒节都是单独计算的,所以管口合并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加强圈移动后,可能发现擦边而过的计算不合格了。
所以一定要合并的话,应该合并到保守位置。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jg4R3EAm2CELk6AC7wkWc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