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发现 最近去一个工厂参观,偶尔看到了很多台换热器,其法兰盖上均焊接有筋板,造型比较奇特。
其正面如下: 侧面如下: 还有一些类似的换热器如下图: 仔细观察了一下,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两个:
降低法兰盖的厚度,降低法兰盖的挠度。 在筋板上打孔,吊装平盖比较方便。
平盖的厚度优化 从封头结构的受力的好坏来说:
球壳封头>椭圆封头>碟形封头>锥壳封头>平板封头
从封头的制造加工难易角度来讲:
平板封头>锥壳封头>碟形封头>椭圆封头>球壳封头 压力容器的平板封头制造方便,但是受力不好,有很多优化的空间。
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加筋板。
在GB/T150中,规范允许使用加筋的方法来优化平板厚度。 在NB/T47003中,也有种种用加筋来优化平板厚度的方法。 加筋是一种有效的的降低平盖厚度的方法。
换热器的管箱平盖 在换热器上,管箱平盖和压力容器的平盖还是有一些不一样。
当管箱内有分程隔板时,管箱平盖厚度除了按照常规计算以外,还需要计算平盖的挠度,将挠度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
大直径换热器,经常是挠度控制了管箱平盖的厚度。 此时很多工程师会想:
能否通过加筋板的方法,降低管板平盖的挠度呢? 比如上文的业主的换热器,可以对比一下法兰厚度和加筋法兰盖厚度,两者差距巨大。
查询了其中某套图纸: 法兰厚度:92mm,带筋板法兰盖厚度50mm。 效果很明显。 换热器于1967年制造,那时的图纸均是手绘。 从使用效果来看,50多年来,法兰盖没有什么损坏点,其维修部分主要是管束腐蚀。 可见,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是可行且可靠的。
规范的规定 既然这种方法有效,但是为什么实际上换热器的管箱平盖,大部分都没有焊接筋板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一般换热器采用TEMA或者GB151设计,规范中,对于平盖计算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规定,厚度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如果采用加筋来降低管箱平盖的厚度,会变成一个特殊设计。比如GB151中没有明确允许可以采用加筋板降低厚度和挠度,如果特殊设计,很多时候是无法通过审查的。在TEMA中虽然允许加筋板,见下图TEMA RCB-9.2.1,但是没有列出详细的方法,其执行也就是无据可循。
螺栓平盖的加筋算法,有些论文讨论,但是并未形成规范。如果采用有限元分析,只能一事一议的设计。考虑到平盖一般材料是碳钢,或者碳钢+衬层。增加部分都是碳钢,在费用上,并非很多。综合考虑,优化效率比较低,风险比较大,收益较低。 现在很多换热器除了按照TEMA设计,还会要求符合API660的要求。按照API660,第7.4.1条,规范不允许采用加筋来降低管箱盖板的厚度和挠度。所以TEMA即使允许,如果各标准从严,也是不宜使用的。
结束语 平板加筋在压力容器中使用广泛,用来降低平板厚度和挠度。 在换热器中,此种结构比较少见。 是如果需要采用这种结构,在符合规范情况下,增加额外的筋板是对于管箱平盖是有益处的,但不宜用来参与计算。
对着平盖,我不禁吟了两句诗: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