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前人踩过无数的坑,损失了金钱,留下了创伤,成为了血泪案例。有些错误的确会让人意想不到。今天在此盘点,各位看官不妨品鉴一下,欢迎补充~
1. 管箱和管板无法安装
换热器制造完成,发现右管箱和右管板装配不上。
右管箱长这样
右管板长这样:
查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复制了左管箱的管板,将其左管板实线改成虚线就完成了设计。 对比一下,何其相似。
解决方法是在管板箭头处加工隔板槽,满足安装要求。
心得:复制虽好,但是也要仔细审查啊。
2. 无法放置换热管
安装完拉杆定距管后,发现定距管将换热管挡住了,没法穿换热管。
太少见了,设计为什么会弄错了呢?
原因是:图纸上拉杆直径为38“,孔按照拉杆直径画的,拉杆孔和换热管不碰。
设计没有考虑到定距管直径φ21,换热管直径φ19,两换热管之间中心距离是38mm。如果安装上定距管后,肯定超出管孔。
解决办法:
拉杆3/8“,直径才9.5mm,没有必要用如此大的定距管,将定距管的直径改为14mm, 尾部的螺母打磨一下,也顺利的安装了。
心得:定距管位置比较特殊的,一定要注意拉杆是否和换热管干涉。
3. 管板排液孔与螺栓孔干涉
立式换热器,一般会设置排气排液孔。有时就设置在管板背面。如下图所示。
但是工人做完安装接管时,发现了问题。
接管挡住了管板的螺栓孔。
在做管口方位时,并未考虑管板螺栓孔和此排液孔的干涉问题。
心得:配管在给管口方位时,3D模型中,是看不到螺栓如何布置的,所以给的角度不一定合适。设计一定要核对一下,将其布在两螺栓孔之间。
4. 奇特的折流板
工艺在计算换热器时,给设备提出的折流板切口是50%,设备按照50%进行设计,绘图计算,毫无问题。
但是制作时遇到一个大问题。
折流板切割各自切割一半,形成了两部分彼此独立的管束,车间穿管后(另一块管板未穿),使上半部管束压在下部管束上,制作无法进行下去。
车间工人想出了妙计。
采用中间加两条板固定,此板为整根并开槽分别焊在上下折流板上,刚性很好,效果不错,穿管得以进行。
心得:遇到切50%的换热管,需要注意制造方式。当然尽可能让工艺修改折流板切口尺寸。
5. 顶丝无法起作用
为了换热器检修时的顺利拆卸,经常会设置起顶螺栓,又叫顶丝。
但是在法兰和管箱筒体焊接完成后,准备开孔时,发现一个问题,
上图中的画圆圈部分为接管。假如安装完接管后,顶丝是无法安装的。
顶丝孔经常容易被忽略,比如和管箱吊耳干涉~。 再比如,双管板的顶丝
或者顶丝六角头较大,与设备螺栓干涉拧不到挡板上。
由于一般不按比例绘制螺母,要在设计中发现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
6. 分程隔板和隔板槽不匹配
换热器壳程和换热管管板都组装完毕后,发现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
管板隔板槽与管箱隔板装配不上。
原因:管箱图与管板零件图所标角度转向不一致,一个按照顺时针,一个按照逆时针,一个是左视图,一个是右视图。
修改方案按红线另外加工管板隔板槽
建议以后换热器的管箱管板等零件图绘制,无论是摆放还是视图一律如同总图,永远左视图或者俯视图,该画虚线就虚线,不要一会左视图,一会右视图。
心得:零部件摆放和视图一律同总图!
7. 无法穿换热管
雄兔脚扑朔,上管板,密封面朝上,图如下: 雌兔眼迷离,下管板,密封面朝上,图如下,管孔布置与上图完全一致:
双兔傍地走,试着装配一下,尴尬了。 两零件图均从密封面投影出视图,管孔排列也一样,但实际装配起来,管孔排列则是错的。
和上面的教训一样,设计人员混乱的视图投影和摆放,把自己都绕晕了。
心得:零部件摆放和视图一律同总图!零部件摆放和视图一律同总图!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8. 被防冲挡板卡住
壳程出口处设置了防冲板,焊接在壳体上,当穿入管束时才发现根本穿不进去,防冲板阻碍了换热管、支撑板的穿入。
心得:容器设计时,一定要模拟安装一下,胸有成竹。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 [color=var(--weui-LINK)]现场案例集锦
欢迎关注公众号:VCAD001, 一个压力容器人的自我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