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前人踩过无数的坑,损失了金钱,留下了创伤,成为了血泪案例。有些错误的确会让人意想不到。今天在此盘点,各位看官不妨品鉴一下,欢迎补充~
9 布管限定圆太小
管板加工后,发现有四个换热管孔开到应力槽里。
设计布管时没有考虑到换热管外表面到筒体内表面的最短距离应超过8mm。
设计时最好能将最外圈换热管孔画出来,这样容易发现问题。
10. 防冲挡板太大
防冲挡板没有1:1绘制,实物太大,与换热管干涉。
设备内件一定要注意干涉和安装的问题。
11. 分程隔板没有泪孔
为了排净,一般在管箱的分程隔板上会设置泪孔。 泪孔可以排净,水压试验后也方便吹干水渍。如果没有特殊考虑,一般应该考虑设置。
当管程为多程时,应考虑泪孔的合理位置,确保每腔都能够使得液体或者气体排净。
如果管程程数特别多,水压后难以吹干,可能还要考虑额外的设备垫片,待水压试验后,拆开管箱排尽水后再组装管箱。
12. 膨胀节保护罩的装运杆
很多薄壁膨胀节带有保护罩,并配有装运杆:
实物如下:
在GB/T 16749-2018中,对于装运杆一般是螺栓和双头螺柱。
按照规范本身没错,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是:
用双头螺柱,中间部分没有螺纹,螺母只能从两端装。受两头螺纹段长度的限制,连接板内侧螺母难以安装。 建议此种结构,尽量采用全螺纹螺柱。
13. 法兰、管板密封不住
一台直径DN2800的换热器管板和管箱,水压时密封不住。 压力不高,检查计算书,按理来说应该很容易密封。
在拧紧的过程中,总感觉管板密封面被什么顶住了,无论怎么拧,都感觉拧不紧。
在商议解决方案时,发现可能真有东西顶住了,导致垫片没有被压紧。
结构如下: 法兰内径Φ2800,堆焊5mm后实际内径Φ2790,管板密封面台阶直径尺寸Φ2795> Φ2790法兰内径,其台阶超出法兰衬环密封面0.5mm,堆焊层与衬环之间是角焊缝,理论上法兰台阶面碰不到角焊缝.
理论上是理论上,实际的焊接和加工,不会如理论般精确。
实际角焊缝的斜边并不是直线,而是比较饱满,使得管板台阶面与角焊缝干涉,即缠绕垫不能与法兰衬环密封面完全贴合,造成垫片压不紧密,从而产生泄露。
最终管板台阶面直径由Φ2795改为Φ2785,重新加工密封面后,成功进行水压试验。
14. 换热器的死区
现在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结构设计是分开的。工艺人员提的条件有可能是错误的,比如下图,箭头区域的介质是无法流动的死区,是无法计入换热面积的。
设备人员如果不敏感,哼哧哼哧加油干,等到设计完成后,别的专业一拍大腿,
“失误了,得改。”
或者做完了,业主审查发现,设备重造,那就为时已晚了。
有些立式换热器,其管口方位是配管给的,进出口管口与布管图和折流板数量又有关系,这又牵涉到工艺,设备在制造单位做的时候,往往管口方位图还没有来,先加工好了管板和折流板。
管口方位定下来时,中间牵涉到诸多专业,如果不提前注意换热器死区的问题,那么很可能提前做好的管板折流板就要报废了。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 [color=var(--weui-LINK)]现场案例集锦
欢迎关注公众号:VCAD001, 一个压力容器人的自我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