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羰基合成产能的暴发式增长 laoguo 请朱工对国内羰基合成产品产能在过去20年间的增长做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可见,在世纪之交,国内羰基合成产能不足50万吨/年。本世纪前10年中羰基合成产能上了第一个台阶,达到100万吨/年。当时的生产企业还是屈指可数的,他们是吉化、大庆和齐鲁、北化四、扬巴。其中吉化最先引进BASF的高压工艺,规模为5万吨/年。1980年代,大庆和齐鲁同时引进了UCC/DAVY/JM的低压气相循环工艺。之后是北化四的日本三菱工艺。产能达到100万吨/年的主要贡献者是吉化使用低压法对高压法的改造和再次引进,齐鲁的使用液相循环工艺改造原气相循环工艺和再次引进,再加上扬-巴工程中采用BASF技术建设了当时规模最大的30万吨/年装置。
国内羰基合成产能的爆发式增长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的。在不足10年的时间里产能己经翻了几番,达到当前的大约700万吨/年。
记得在大约10年以前的一次会议上,笔者曾玩笑式地说过,或许某天早上起来会发现,全球丁辛醇的大约700万吨/年产能(当时)全部搬到了中国。没想到的是当年的一句玩笑在当下已经变为现实,尽管国外的原有产能在今天也还在继续生产着。
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是,在2008年,笔者曾参与一项丁辛醇国产化技术开发项目,其结果从引进技术国产化的视角看还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技术至今仍被锁在资料柜中。从时间上看,当时的项目结果如能实施,完全赶得上国内羰基合成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这件事在今天看来实在令人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