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孔开在了应力泄放槽上 某项目中,设计人员绘制好换热器,管板单独出图,下放车间进行制造。 管板加工完成后,发现有4个管孔开在了应力泄放槽上。
管板采用的结构是:
检查一下原因,是因为布管限定圆没有考虑。
画布管图的时候只考虑了筒体内径,没有把泄压槽绘制出来,而换热管绘制采用的是类似于只绘制中心线的方式。
对于边缘换热管与限定圆之间的距离,是很难直观的觉察到。
2. 规范对于布管限定圆的考虑 在GB/T 151-2014的6.3.1.3中,对于布管限定圆直径有详细的规定。
其中对于固定管板和U形管板的限定圆直径DL=Di-2*b3, b3>=0.25d且不宜小于8mm。
经过测量,这次的距离b3基本是4mm左右,小于8mm。
要是能够按照GB/T151的最大限定圆直径执行,不可能开在限定圆上。
3. 解决方案
木已成舟,制造商肯定是希望管板这个问题能够让步接受。 否则面临: 1. 整台不锈钢换热器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核算强度。
2.如果需要增加直径以满足工艺要求,意味着筒体,管箱,设备法兰等已经加工的部件全部报废,代价太大。 3. 如果删除4根换热管可以接受(换热效率降低8%),那么也面临管板重新采购材料,加工,也是非常麻烦的。 为了让业主放心,制造商找了很多理由:
比如布管限定圆不是强制的... 比如没有证据表明开在泄压槽有什么危害... 比如因为是强度焊,泄压槽开了没关系...
比如TEMA没有布管限定圆,GB151抄TEMA...
并且承诺愿意增加质保1年,以后如果因为开在泄压槽出现设备质量问题,重新免费换一台...
只要不报废,且容我狡辩一下。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
最后基于各种考虑,业主还是让步接受了。
4. 布管限定圆 布管限定圆一般和强度计算没什么关系,只是需要注意避免互相干涉。
比如在GB/T 151中固定管板的布管限定圆最少是ID-16mm。 但是对于GB/T151的附录I的I.1(d)型结构,16mm往往还是不够的,一般需要28mm。 而对于I.2的(c)节点,应力泄放槽的单边距离为26,布管限定圆一般需要内径-52mm。 这种情况一定要详细的核算布管的区域是否可行。
另外边缘的换热管外径画在布管图上,对于直观看到是否与限定圆干涉有很大的帮助。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