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SEO。
]煤化工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和油品的产业。例如,煤通过高温干馏生产焦炭:通过气化生产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和 甲醇等 C 化工产品;通过直接或间接液化生产汽油柴油等油品。在 2 0世纪 3 0年代,在世界化学工业中煤化工曾处于主导地位,被称为煤化工时代。60年代后 ,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 ,全球煤化工进入发展低潮。7 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后, 不少国家又重新开始研究煤化工新技术。 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发展煤化工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用煤作原料来合成氨、汽油等产品, 是我国解决燃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 、液化 、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 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 ,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 ,也用于生产合成气 ;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
煤制烯烃产业链分析
目前我们所指的煤制烯烃产业链实际上是指通过煤气化制成甲醇,然后再由甲醇经MTO工艺合成烯烃。由于我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仅为5千克聚乙烯和4.5千克聚丙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中国对聚烯烃产品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聚烯烃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5年PE为 50.1%,PP为36.7%;而2006年PE为44.69%,PP为34.33%),因此,作为煤制甲醇产业链的直接延伸,煤制烯烃不仅可以有效拓宽甲醇的下游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实现我国烯烃生产原料的多元化、提高国内树脂原料的自给水平。
2007-2010年煤制烯烃行业相关政策展望
煤化工行业政策目前正在制订和完善中,将分7部分,有望在07年底或08年初出台。此政策出台后,动辄数十亿元投资的煤化工行业准入入门门槛,将不会降低。
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采用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成本优势凸显出来,各地纷纷上马煤化工项目。为了遏制这种盲目投资的冲动,07年7月,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这意味着,要新上马煤化工项目,将需要至少数十亿元的投资,这一限制令那些资金规模较小、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对煤化工行业只能望而却步。
为此,一些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希望降低煤化工行业准入入门门槛。而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煤化工行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行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不能放开闸门,必须稳步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情况,目前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因此,所设的300万吨入门门槛,是各种煤化工产品中最高的。
另一方面,水资源也是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根据煤化工行业政策,发展煤化工必须“量水而行”。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相当于一些地区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水资源保有量。一些地区大规模超前规划煤化工项目,一方面有可能形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会打破本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