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异军突起来形容河北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不为过。
11月4日,在开滦集团中润煤化工公司采访时了解到,公司与其一路之隔的北燃集团唐山佳华公司已经正式实现联合重组,中国最大的独立煤化工企业在唐山湾成功创立,开滦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将成为国内独立焦化企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综合功能最全、产业链延伸最完全的绿色煤化工园区。藉此,唐山海港区煤化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在河北省,尽管煤化工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此前并没有被过多地提起,但这并不掩盖其自身的发展冲动。单从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近两三年来,煤化工园区、基地建设的如火如荼已不算新鲜。邢台、邯郸都已确立了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保定市阜平县、石家庄市井陉矿区、邯郸市磁县也纷纷开工煤化工园区建设。
煤化工产业发展有三条路径,一是煤焦化,二是煤气化,三是煤液化。全省95%以上的煤化工企业都选择了煤焦化,这也是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市场好的时候,每吨焦炭能卖到3000元,而现在每吨在1600元左右,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煤焦化行业的最大病症。不久前,国家发改委警示六大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其中之一便是煤化工行业。伴随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经营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呼啸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省焦化企业遭受了重创。目前,95%的焦化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的甚至在破产边缘,独立焦化企业中更是有95%以上正在亏损。
据统计,目前全省煤化工企业已达64家,其中独立焦化企业(不依托钢厂,与冶金企业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有50家。记者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一家焦化企业采访时发现,厂内焦炭堆积如山,无人问津,而设备仍在运转。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产品没有市场,设备也要维持运行,一旦停产,焦炉就要报废,可选的办法只有延长结焦时间,在相同时间内生产更少产品。
“发展煤焦化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原料用煤品质要好,但成本较高;二是受钢铁行业影响大。在选择发展时首先要考虑这两大问题。”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分析说。他认为,任何一个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这时就需要市场来调节,风险往往在这时才充分显现。
煤焦化市场基本饱和,煤液化成本太高,在煤化工发展的三条路径中,煤气化成为当前最为现实的选择。省长胡春华到旭阳、冀中能源等企业就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时强调,把煤化工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必须选择正确的技术路径。他指出,以大型煤气化为龙头推进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要把煤气化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加快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目前,为避免重蹈煤焦化发展的覆辙,国家也已经对煤气化发展设定了门槛,40亿立方米以下的煤气化项目不予立项,源头控制与把关将对产业风险防范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一个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淘汰落后、重组整合、产业升级成为根治这一病症的“良方”,金融危机使得行业重组加速进行。张文学认为,开滦中润和北燃佳华的重组在危机之前基本就没有可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开滦集团煤化工产业的龙头,中润公司目前仍能实现盈利,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开滦煤化工的副产品更赚钱。“现代意义上的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指其副产品,比如粗苯的价格在每吨4100元,加工成纯苯后可卖到每吨5600元,如果再加工成甲苯,价格在每吨6000元,产业链延伸一级,附加值便增加更多。
重组北燃佳华,开滦最看重的是其煤化工副产品,这对集团产业链条进一步往下延伸具有重要意义。”张文学解释说。
而在河北省众多的煤化工企业中,大量的副产品没有回收,白白浪费掉了。
发展煤气化,煤种的选择非常重要。我省只有寥寥几个煤矿的煤种合适,水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充分考虑,仅煤气制甲醇一项,制1吨甲醇就需要10立方米的水。有关专家预测,危机过后,全省将有40%的焦化企业被重组或直接淘汰,而省内大型焦化企业将成为重组整合的龙头。
“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优先支持大型煤气化项目和煤化工龙头企业,利用技术、装备优势回收更多的副产品,延长产品链条,才能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增添胜利的砝码,也才能降低整个产业的经营风险。”业内专家建议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