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单元操作经典用法是用于气体的吸收(比如用水吸收HCL、氨气等),但另一个用途是用于工业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 工业气体中有机溶剂的回收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低温冷凝法 其原理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利用降温的方法降低气体中夹带的溶剂的蒸汽分压,使其蒸汽过饱和液化从而达到回收其中溶剂的目的,对于气体中夹带甲苯、乙醇等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可采用flash模块进行模拟,而对丙酮等蒸汽压过高的溶剂则需要深度冷凝,采用此法可能不够经济),其优点是需要的设备少、操作方便。 二是高沸点溶剂(或吸收剂)吸收法 实用于气体中含有凝固点比较高的溶剂或者蒸汽分压不太高的的回收,如气体中夹带苯、环己烷、水等,一个在氯碱工业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采用浓硫酸吸收氯气中的水(可参见氯碱工业等资料),缺点是能耗较高、一般还需要回收处理装置。 三是吸附法 优点是能耗低、回收率高(选择了合适的吸附剂,吸附率可达99%以上、总回收率可达95%以上,比如丙酮的回收采用此种方法最具有经济型),缺点是有一定局限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往往吸附容量较小、投资高,需要综合考虑吸附剂的成本、再生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因素。 用radfrac模块进行吸收模拟的方法和精馏操作差别不大,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首先要选择吸收塔模块的冷凝器、再沸器为none,然后在吸收塔模块的convergence先设置basic选项卡的Maximum iteration设置为200(最高),在吸收塔模块的advanced选项卡中选择absorber为yes。 吸收塔的填料选择多采用散堆填料,因为对于循环吸收体系,液体喷淋密度比较大,而过大的液体喷淋密度(有资料介绍当液体喷淋密度大于49M3/M2.hr时)可能导致规整填料的效率大幅度下降(据说原因不明),所以在吸收塔中多采用散堆填料或者板式塔。 塔式吸收通常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是绝热吸收模式(实际上很难做到恒温吸收),而采用循环吸收方式可以充分降低吸收液的温度(尤其当气体温度较高或伴随化学放热),从而有效地减少吸收剂的用量、提高被吸收溶剂在吸收液中的含量、降低用冷消耗和减少回收溶剂的处理量,而二级吸收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减少吸收剂的用量,工业上则可采用2-3级连续化吸收的方式进行操作。 附件其中为采用二级冷凝方法(分级用冷)回收空气中的乙醇的bak 另一个为循环吸收的bak,里面包含了应用FSplit模块对物流进行分割的操作,由于吸收较精馏操作收敛困难,如出现不收敛情况,可以调整一下Maximum iteration里的迭代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