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太原理工大学谢克昌院士、苗茂谦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焦炉气中低温换热甲烷化合成天然气新技术”,11月13日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权等9人组成。专家给出的鉴定是,这一成果是建立在基础研究基础上开发的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的新途径,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是产焦大省,焦炉气直接燃烧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浪费,这一科研成果把焦炉气通过甲烷化反应,制得富甲烷,再经过深冷分离,便会得到合成天然气,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可以补充我国天然气的不足。我国2010年生产焦炭3.88亿吨,产生约1500亿立方米焦炉气,其中约1/3直接排放。焦炭产业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目前每年仍有约40亿立方米的焦炉气直接燃烧排放,相当于损失近20亿立方米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碳约4亿吨。山西省发展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同时,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以及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成果将实现焦化企业的节能减排,开辟焦炉煤气加工利用的新途径;对焦化产业链延伸和循环经济形成起到带动作用;利用该技术还可以改变当地能源结构,提供天然气新来源,从而保障能源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