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天空灰蒙。 榆林市区向西南15公里,进入榆林经济开发区,毗连210国道处,即可看见“榆林市煤化科技有限义务公司”(下称榆林煤化)的金字招牌,紧缩、甲醇等七个白色车间散布于600亩土地上,另有三座80米高的精馏塔高挺拔立,表面的镀锌铁皮已有锈迹。
这座相当范围的厂区一片空寂,铁门紧锁。曾经的400多名员工已被悉数解散,仅30余人看守厂房。
由于不堪亏损,这个2004年陕西省榆林市重点煤化工项目已停工三年多。“合成塔里的催化剂都曾经失效了。”一位公司员工通知《财经》记者。
榆林位于陕北,矿产资源富集,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460亿吨,有“中国科威特”之称。2003年至今,在陕西“三个转化”的大背景下,榆林煤化工项目纷繁上马。
2012年1月5日,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在市“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历数煤化工产业过去一年的成果,“严重转化项目获得打破,北元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成投产,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进入装置调试阶段,甲醇、聚氯乙烯、合成氨等化工产品新增产能均创近年来新高。”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榆林的煤化工开展之路,正是中国煤化工产业的缩影。固然国度发改委对煤化工的态度渐趋慎重,但是各地仍然热情高涨。以煤制自然气为例,取得国度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的仅有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庆华、内蒙古惠能等四个在建项目,而全国实践上的煤制自然气项目近30个,光新疆一地在建和拟建项目就达14个。
与之相悖的是,早几年兴建的相当一局部煤化工项目停滞,企业濒于倒闭,目前全国甲醇安装开工率缺乏50%,二甲醚安装也大量闲置。
一面是中央政府对大型煤化项目的GDP激动、以及延长产业链的希翼,一面是企业对项目配套煤炭资源的愿望,两厢夹攻,煤化工项目呈“虚火”之势,令人担忧的是,在很多中央,项目成为圈矿的工具,立项后难以落地,而煤炭资源已被央企等大鳄瓜分。
国度发改委自2006年起至今,连续发布多份标准性文件,试图对持续高温的煤化工项目施行管控,却效果不彰,动力十足的各省在中央规划上“急不可耐”。
一项被业内视为最具约束力的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原定2011年底出台,但由于在“收紧”与“放开”之间的拿捏尺度存在难度,各方利益亦难权衡、谐和等缘由,出台时间被迫推延,估计在2012年初方能完稿,但将来准入门槛的硬性指标能否落实,能否真正轨范煤化工产业,遏制中央非理性激动,尚难意料。
中央高歌猛进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其中煤制甲醇、电石、焦炭等系传统煤化工项目,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自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属于新型煤化工行业。
推行煤化工,在中国自2000年始。据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产业经济研讨部主任钱平凡引见,2000年,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讨部即已提出,要推行煤基多元链,煤炭就地转化,向下游产业链延伸,进步附加值。
近年来煤炭价钱节节走高,能源富集区优势彰显,陕西受制于运输瓶颈,就地开展煤炭加工产业的激动更强。
2003年在榆林召开的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立座谈会上,陕西初次明白“三个转化”,提出重点打造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等产业链,这使榆林能源开发走出“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
同年10月22日,陕西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提出,新建煤矿必需配套煤炭转化项目,否则不得上马。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越46万亿元,每平方米土公开均匀蕴藏着6吨煤,这就是具有“全国百强县”神木与府谷的榆林。由于资源、财富密集,在2003年后,当地疾速编织起一条煤化工产业链,上游产品以煤制甲醇为主,下游产品包括甲醇制醋酸再到醋酐,以及甲醇制乙烯再到聚氯乙烯两种,另有处于试验阶段的甲醇制芳烃项目。
在各类煤化工项目中,煤制甲醇是煤化工的初级阶段,技术较成熟,但市场曾经饱和,而甲醇制烯烃等产品属于五类新型煤化工产业之一,本钱高,技术尚不成熟,但项目较少。正因而,榆林的不少项目都以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旗帜立项,获批配套煤矿之后,仅投产初期煤制甲醇项目。
榆林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2007年,陕西榆林自然气化工有限公司(现被收买后更名为华电榆林自然气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榆林气化)的140万吨煤制甲醇立项时,另配有120万吨甲醇制二甲醚项目,作为甲醇的下游产品。至今,其甲醇项目行将投产,但后期制二甲醚项目不断未开工。该公司人士解释,立项时未思索到市场承受状况,后期发现,作为在液化气中掺烧的二甲醚产品性能不稳定,产品承受度有限,目前项目已被放弃。
此外,榆林的超大型项目并不鲜见。2010年8月,兖矿集团宣布,方案在当地建立年产500万吨的煤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将建成100万吨/年,投资额120亿元;2011年,中煤集团宣布方案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进当地的煤制烯烃和煤制自然气项目;同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宣布,其油气煤综合转化项目一期启动资金259亿元,方案2013年建成。
榆林市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现,今年,该市仍将鼎力开展能源化工产业。其中加快推进重点能化项目建立,全年共布置重点能化产业项目49个,年度方案完成投资337亿元;全力推进小纪汗煤矿、榆横煤干净综合应用等24个续建项目,新开工建立延长西湾煤化工综合应用、神木年产120万吨电石循环综合应用等25个项目。
不独榆林,中国各地在建以及拟建的煤化工项目风起云涌。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转数据显现,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产能多达40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达2800万吨,煤制自然气产能接近1500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产能超越500万吨。
假使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国度。
关不住的“老虎”
与中央的“大干快上”相对,却是国度层面的慎重。
国务院在2009年即下发《关于抑止局部行业产能过剩和反复建立引导产业安康开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目前煤制油示范工程正处于试消费阶段,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尚处于建立或前期工作阶段,但一些地域自觉规划现代煤化工项目,若不及时合理引导,势必呈现“逢煤必化、遍地开花”的紊乱场面。
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透露,目前的煤化工项目中,只要很少是取得国度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大局部由各地政府自行批准,有的项目以至并未上报,未批先建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一些产能较小的项目。
榆林气化的煤制甲醇项目于2007年立项,按规则应报国度发改委审批,但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此项目立项时仅经陕西省发改委审批,并未经过国度发改委。“立项开工这几年,不断也没人过问,没出问题。”
2011年4月12日,国度发改委再次踩下刹车,下发《关于标准煤化工产业有序开展的通知》(下称《标准通知》),请求进一步增强煤化工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
《标准通知》还肯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制止建立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自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上述规范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度发改委核准。
但是,国度进步了准入门槛,却未熄灭中央热情。
目前,受煤化工热潮影响的不止内蒙古、山西、新疆等煤炭调出省份,连国度限制大范围开展煤化工的煤炭调入省份如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亦有项目上马。
“煤化工项目投入宏大,中央政府有GDP激动,希望把投资留在当地,对放行项目审批是有激动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榆林,对近两年的新增煤化项目,中央政府也有了新的参与方式。县政府多和省级企业、央企会谈,请求参股,以此来取得分红。参股主体多为县级政府下属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普通参股额度在15%-20%之间。“上面有政策,中央上也会有中央上的方法。”西部某市的一位官员说。
不划算的经济账
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是,巨额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收益?
依据国度发改委的数据显现,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安装开工率只要40%左右。各地规划的煤制自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践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缺乏10%。
煤化工项目的盈亏,与煤炭价钱息息相关。榆林煤化的兴衰正是表现了这一关系。
2004年2月,榆林煤化启动建立60万吨煤制甲醇一期的30万吨项目,其法定代表人高飞向《财经》记者引见,作项目可研报告时,煤炭价钱每吨仅80元-85元,同期甲醇市场价为每吨1500元,与单纯卖煤相比,显然利润可观。
当项目2007年底投产时,煤炭市场价已高达每吨700余元,同期甲醇市场价约3000元。此时,项目利润虽已紧缩,还尚能保本。
但是,甲醇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多出口。从需求角度,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甲醇下游产品出口量锐减,招致甲醇需求下滑;供应方面,自2006年、2007年以来,大量煤制甲醇项目上马,整体市场产能过剩。另外,中东的自然气制甲醇,原料低廉,到岸价钱比煤制甲醇本钱价还低,国内煤制甲醇产品并无竞争力。
高飞计算,制造每吨甲醇需用煤1.6吨,目前煤炭市场价超越800元,加上人工水电运营本钱,甲醇价钱只要维持在每吨2500元-2800元,才干与本钱持平。而目前,甲醇市场价刚刚超越2000元。
榆林煤化对这一项目总投资迄今超越7亿元,由于亏损无法接受,2008年时投产不到一年的项目停工,至今仍未复工。
据一位业内人士预算,至少要保证煤价原料每吨在200元-300元之间,才可保证项目不亏损,事实上只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的内蒙古、新疆等地才可能有所保证;作为煤炭调入省的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在支付了交通物流的宏大本钱后每吨煤炭的价钱都要超越800元。
在终端产品价钱上,上述业内人士预算,“十五”期间,终端油品价钱每桶至少要到达30美圆,才干保证煤化工项目赢利,而今看来,随着价钱上扬,油价至少在70美圆才干保证上马项目有利润。
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恒在承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供认:“(榆林的)这些煤化工项目目前状况都不好,即便有配套煤矿,50%保本,50%亏损。”
榆林本地一位业内人士总结,目前煤炭利润很高,煤化工项目投资大,产品反而赔本,是典型的市场倒挂现象。
“遗忘”环境本钱
关于投资者和中央政府而言,除了含糊的经济账,环境本钱亦被“忘却”。
“中国煤化工项目的本钱核算体系中,通常将原料煤炭的本钱价压低,而将终端废品的价钱估高,投入较低、产出较高,从经济效益剖析,这份经济可行性报告很容易经过。”美国卡内基国际战争研讨院中国能源项目中心主任涂建军通知《财经》记者,国内煤化工项目核算体系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包括耗水资源、高排放等环境要素归入本钱体系。
事实上,高耗能、高污染、环境风险较大等缺陷,不断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展煤化工产业的顾忌。
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煤化工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中投参谋产业研讨中心研讨员周修杰曾指出,国内试点的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碳转化率普通在40%左右,60%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进来。一方面使得制取煤化工产品所耗煤炭量宏大,另一方面,没有被应用的碳带来宏大的减排问题。
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陈香生也表示,目前全国规划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假如不采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基准计划,全部建成投产后,估计将排放二氧化碳7.38亿吨,付出的环境代价宏大。
此外,煤化工企业消费过程耗水量宏大,通常转化1吨煤需用水约10吨-15吨,是石油化工项目用水量的3倍-5倍。中国的煤化工项目普遍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厚的中西部地域,但这些地域水资源恰恰短缺。
内蒙古鄂尔多斯是煤化工重镇,也是严重缺水地域,自2011年初至9月,内蒙古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分公司的煤气合成30万吨甲醇项目不断处于停产状态,缘由就是缺水。当地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已开端方案从乌海市境内的黄河中抽水,以供消费所需,目前正在与中央政府会谈。
一位内蒙当地官员曾对媒体引见,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78立方米。而每消费1吨煤制油要耗水12吨,直接“与民争水”。
陕西已决议开发应用无定河地表水资源,建立王圪堵水库,以满足榆横煤化工区项目的用水需求。据理解,陕西远期处理水资源的计划将引黄工程、南水北调、水资源置换等皆思索在内。
除了高耗水、高排放,煤化工项目还会产生一些难以处置的高浓度废水。比方陕西省煤化工快速开展后,煤化工企业排放废水的COD均匀含量约每升5000毫克,氨氮为每升200毫克-500毫克。在这样的废水中,多数有机污染物难以降解。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规范于2011年公布后,陕西省现有煤化工废水处置工艺难以完成达标排放,为此,最近陕西省环境科学研讨院与荷兰艾维迪斯公司协作,联手攻关煤化工水污染防治。
“假如将这种环境外部性归入到本钱,再设立市场考评机制,那么很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就不成立了。”涂建军表示。
配套煤矿资源
虽然经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煤化工项目步履困难,相关企业普遍亏损,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实践上多是看中为项目配套的煤炭资源。
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恒剖析,“中央、省里的企业来都是盯着资源,没资源都不会来。”
在陕西省2003年请求新建煤矿必需配套煤炭转化项目后,能否投资煤化工项目,已成为获取煤炭资源的门槛。
依据陕西省的政策,煤化工项目的配套煤矿根本依照一半项目用煤、一半商品煤的规范配给,比方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其中500万吨用于煤化工项目,另500万吨可做商品煤出卖。除保证项目用煤外,另以商品煤利润对项目停止填补。这意味着,越大的煤化工项目可取得的配套煤矿越多,企业也越有利可图。
一位业内人士剖析,政府与投资企业的协作前提常常是,在就地转化煤炭到达一定比例、且是转化项目开工之后,再装备给企业采矿权。最终,“为了得到矿资源,企业随意选择一个煤化工项目并推进力图上马,却不在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才会呈现目前这种不计本钱、一哄而上的乱局”。
一个例证是,在陕西省发改委掌管下,2006年3月兖矿集团、正大集团、榆神三方按41%、40%、19%的股权比例合资建立榆树湾煤矿。其中,正大集团承诺一期建立60万吨煤制甲醇转化20万吨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但项目至今未开工。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榆树湾煤矿存在以“工程煤”的名义偷偷消费销售。2010年4月1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包西铁路(陕西段)和榆树湾煤矿停工的通知》,通报“(榆树湾煤矿)项目存在未获得采矿答应证违法采矿的问题”。
“大型项目很多都还在建,将来几年,这一问题可能会凸显。”万恒担忧,大型项目立项之后建立进度缓慢,实践投产达不到设计规范,而煤炭资源已被出卖。
事实上,即便煤化工项目亏损,最终整个工程仍然有利可图。上述业内人士以百万吨合成油项目预算了一笔经济账,该范围工程每年至少需求几百万吨原煤,因而也将需求10亿吨的煤矿资源,以刚从矿口运出的原煤依照最廉价的每吨100元的激进计算,也至少价值1000亿元,上马这个工程的最大本钱也不过几百亿元。
一旦企业取得配套煤矿,即可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本钱,特别对神华集团等具有配套煤矿的大国企而言,交足各类资源价款后,每吨原煤开采本钱缺乏200元,向煤化工项目供煤,内部定价为300多元,这足以保煤化工项目赢利。
高飞说:“假如煤化工项目没有本人的配套煤矿,如今的煤炭价钱下,项目肯定是亏的。”
为了使煤化工企业可以维持,对局部没有配套煤矿的煤化工企业,榆林市政府采取折衷方法,谐和低价煤对其供货,价钱每吨380元左右。但并非一切企业都能取得优惠煤,榆林独一的民营煤制甲醇项目——榆林煤化的甲醇项目就未能谐和到一块煤而停工。
随同着煤炭价钱高企,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权也逐渐上收。以陕西省为例,目前,煤化工项目及配套煤矿的审批权由陕西省、中央两级控制,榆林市已无审批权限。
随着审批权上收,小型煤化工项目被严控、紧缩,在此背景下,大型省企、央企频频出手,收买已建成煤化工项目,参与收买者包括陕煤、神华、延长石油等巨头。其找寻的目的,多为具有配套煤矿的项目。
“对央企来说,收买已有项目的本钱更小,能够用现成项目套取资源。”万恒表示。
榆林气化系榆林市属国企,具有14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按政策配有年产300万吨的煤矿。2011年7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榆林市国资委达成收买协议,以6.8亿元评价价整体收买榆林气化,甲醇项目所配煤矿权益也一并转移。
与之相比,没有配套煤炭资源的项目,在这一轮收买潮中遭到冷遇,榆林煤化急于将亏损中的甲醇项目脱手,但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义务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多个买家接触后,均被回绝。
在此状况下,大型国企逐渐瓜分了煤炭资源。据榆林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榆林的整体煤炭储量中,仅18%由榆林中央占有,其他均被省属企业、央企一切。“这样下去,央企和本地间矛盾会越来越大,堵煤矿这样的事,难免还会发作。”万恒说。
收放两难
让国度在鼓舞与限制之间,真正陷于两难的是部署今后五年的详细规划。一项被视为最终定夺、最有约束力的“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由国度发改委组织起草,在2011年7月8日完稿,并且曾经上报国务院,原定于2011年底正式出台。
但是,这一方案落空。一位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人士透露,《规划》出台时间将推延到2012年初,但详细时间尚未定。
至于推延缘由,一位业内人士剖析,源于对哪些项目保存、哪些项目剔除的问题中央亦存有顾忌,一方面希望经过煤化工的大投资来处理经济开展问题,特别在股市、房价不振的当前,中央政府应用煤化工开展经济也是一种途径;另一方面还要思索到各地蜂拥而上的规划项目随同技术限制、环境承载才能而生的种种问题。
与此同时,在项目核准目录上,各地均有上马煤化工的诉求,要照顾到投资企业、中央政府等多方的利益,收紧与放开之间的尺度并不容易控制,经济与环保之间的博弈难以权衡,让国度相应部门从宏观规划上陷于两难。
固然规划推延,但国度针对各省详细如何开展煤化工的规划已分别下发到主要产煤大省。其中,煤制油、煤制自然气等项目重点放在了内蒙古。相较于其他省份地域,内蒙古的煤炭供应才能、原料煤炭价钱以及环境承载才能等综合要素均占优势,其独一缺乏的缺水问题亦是全国重点示范地域的共性。
从当前的示范工程看,散布在内蒙古的煤化工项目,是全国各省份地域中范围最大的,煤制油、煤制自然气、煤制烯烃等五类示范工程在内蒙古均有散布。
《财经》记者得悉,曾经完稿的煤炭“十二五”规划,对将来五年的新型煤化工开展,国度发改委将由此前规划定调的“适度”改为“慎重”。这一基调的改动,亦旨在勒住目前煤化工项目的飙升。
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于2011年承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拜托,制定一份煤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规范。这份准入门槛规范将在产能、能源应用率、环境容量等环保指标和消费平安方面做出一些限量请求。
目前,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正在对煤化工项目存在的产能过剩、应用率不高、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配不均、产业基地与消费目的不分歧等状况停止根本信息的搜集和调研。有关人士透露,该会辅佐制定的煤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最快也要在2012年五六月份才干完稿,再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发布施行,还需一定时日。
而制定准入门槛规范的这段期间,中国复杂的环境问题、能源平安问题以及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亦让起草者在取舍之间百般纠葛。
煤化工技术尚稚嫩
中国有必要停止煤化工示范项目,以做技术储藏,但前提是加大中心技术和配备的国产化。
在焦化、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下,目前,推出的新型煤化工,经国度允许的共有五类重点项目: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自然气、煤制二甲醚以及煤制乙二醇。
此五项在国度的规划中定调为“适度开展”,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等地试点,目前仍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
经过多年的科研创新,以传统煤化工为根底,中国已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产权的工艺技术,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实验室技术产业化的稳定性等,以及反响器等相应设备自身的构造及其影响,能否支撑起庞大产能的煤化工,仍存疑;其二,关键设备仍然需求高本钱引进,且国外的一些煤化工技术亦短少工业示范考证,有的并未具备可产业化的条件,引进风险很大。
因而,正着手启动一项煤化工专项技术科研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副所长房倚天对《财经》记者说:“有必要延长煤化工示范工程的示范时间,给一个宽裕的纠错时间,不宜立刻把口子放开。”
多位承受采访的专家也指出,不能将煤化工看成是朝阳产业,或新型产业,由于这种技术已有多年历史,只是在传统煤化工的根底之上施行进一步的科研和创新,且一个严重投资项目一旦上马,就是一个长期工程,再想关闭代价很高,况且其对环境存在的影响以至毁坏,将很难得到真正恢复。这样一个争议比拟大的产业,应当三思然后行。
技术外包
煤化工属系统工程,普通采取“两步法”,第一步先将原煤经过气化制成甲醇;然后将有用气体成分合成,最终制成油、烯烃、自然气等终端产品。
在诸多环节中,一旦某个中间环节出不测,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工程平安问题不可预估。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通知《财经》记者,在第一步煤炭气化环节,技术障碍不大,当前一局部依托国外引进,另一局部则采用国产技术。
该环节的中心技术是气化炉安装,除了引进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西门子等国外企业技术,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化工研讨院等多家国内机构也有自主研发,且设备运转相对稳定。但大型项目配套的中心反响器、紧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配备,国内目前尚未控制。
而在第二步,先别离有用气体,再制成油、烯烃、乙二醇等五类产品,则技术程度不一,示范项目停顿也良莠不齐(参见图表)。
以煤制乙二醇为例,催化剂是其中心技术之一,固然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均已开发出催化剂,但存在寿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响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房鼎业剖析,转化所需设备如一氧化碳脱氢反响器、催化耦联羰基化反响器、加氢反响器等,假如按工程放大,目前也尚存瓶颈。
中国石化工业结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在年前召开的一次煤化工高端论坛上指出,无论是煤制油的间接液化,还是煤制自然气、煤制乙二醇,示范工程都是十几万吨小范围运转,一旦未来动辄百万吨,安装系统能否稳定、催化剂技术瓶颈能否过关,值得深思。
由于技术难题未能彻底处理,以及乙二醇总收率偏低在短期内难以处理,招致国内从事煤制乙二醇的企业还没有一家能进入产业化运营。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常常与一些国际专业公司采取技术协作,或者关键技术完整外包,这种商业化形式成为一种新现象。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协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立煤制烯烃项目。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虽是两强协作,但在专业技术上以至还需依赖第三方技术。
另一国企神华集团,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合建年产122万吨的甲醇制烯烃项目,还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宁夏拟建煤液化厂,并与世界上独一将煤间接液化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就获取煤制油技术会谈了八年,萨索尔公司要价10亿美圆,且未拿出最先进的工艺,同时请求,假如范围扩展应增加技术转让费。
房倚天赋析,进口技术常常会有一定限制,比方在产能范围上有一定范围,而所用的催化剂都需国外企业提供,即便用完的催化剂也必需回收。显然,这对中国煤化工企业构成钳制。
国外镜鉴
中国的五类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在国际上也历经不同的开展阶段,且每类煤化工工程无论在技术道路还是在消费运营上,都存在很大差别。
以煤制油为例,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主要技术。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煤制油科学研讨的国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端了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研讨,并于1936年在世界上首先建成工业范围的合成油厂。但之后煤化工的开展延迟跌宕,即与能源市场息息相关。
“二战”完毕后,由于石油价钱降落、煤液化产品本钱无法与自然石油竞争,一些工厂相继倒闭,以至实验安装都放置了。
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1953年世界石油大幅提价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程又得到注重,并相继开发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如美国的溶剂精炼煤法、氢煤法等。欧盟在煤制油方面较有建树的国度主要有德国、荷兰、丹麦等。
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度,希望经过煤炭来替代石油,从能源平安、科研储藏的角度树立了一批煤化工项目。但由于原油大范围开发,油价暴跌,招致一些煤制油项目亏损,以至研发工作也难以为继,而其他类型煤化工项目也慎重并陆续下马。
之后,由于油价攀升,煤化工项目在少数国度有所反弹,但从近十年来看,这些国度对煤化工都比拟慎重,范围上远非中国这般追求庞大。
中国的煤炭液化起步时间并不晚,从20世纪50年代就停止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研讨。自上世纪80年代开端,中国科学院在技术上已有所打破,“十五”期间研制收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在直接液化技术上,煤炭科学研讨总院胜利地完成了技术开发和工程实验。
当下看待煤化工,国际上普遍采取的是一种慎重态度。房倚天赋析,日本的煤化工工程主要是为了出口,上马项目数量也有限,根本为进步电力效率所考虑。而美国的煤炭80%-90%都用于发电,固然奥巴马政府提出能源自给,但更多的仍是应用油页岩,煤化工只是作为技术储藏,未大范围开展。美国只要一些产煤州会做一些煤化工项目,但从全国均匀来看,大多数的州政府都不鼓舞该项目,因而从数量、产能上都是可控的。
德国亦很少再做大的煤化工项目,固然其新液化工艺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但现今还没有完成工业应用。此外,丹麦的Topsoe公司研发的Tigas技术也是一种先进的、但没有停止商业化的煤液化合成技术。由此可见,各国对煤化工态度更大水平是处于科研技术储藏的需要。
基于中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征,以及国际石油价钱上涨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步的双重压力,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有必要停止煤化工示范,做技术储藏。当下开展煤化工产业的基本途径还在于进步中心技术和配备的国产化。
材料
甲醇制烯烃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研讨的DMTO技术已成型。
应用项目,神华集团包头60万吨级项目,该示范工程是“十一五”国度核准的独一煤制烯烃项目,于2011年8月投料试车胜利。
此外,中石化在河南濮阳的60万吨项目,采用中石化自主研发的SMTO技术,已建成投产,但安装稳定性有待察看。
煤制油
中科合成油技术,相对稳定成熟。已获国度批复的山东兖矿在陕西榆林的百万吨煤制油项目,至今未投产,技术上尚无定论。
在直接液化技术上,获批项目有神华位于鄂尔多斯的安装是全国首套大型规划安装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条消费线的示范范围年产油品108万吨。示范情况相对稳定;间接液化上,目前国度批复、曾经建成投产的共有三家:内蒙古伊泰16万吨项目、山西潞安16万吨项目、神华集团直接液化配套的18万吨间接液化项目。三者范围相对较小,不超越20万吨。
煤制自然气
主要以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为主,国内的科研也有一定打破,但需进一步示范。
获国度批复了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庆华、内蒙古惠能等四个项目,尚未建成。
煤制乙二醇项目
采用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国产技术。该工程尚未示范胜利。
获批在建项目为内蒙古通辽的上海金煤化工公司20万吨项目。
煤制二甲醚
目前技术上不是主要障碍,但还缺乏国度规范和标准的支持。
示范项目: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项目。
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义务公司出资建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煤制二甲醚项目。
该贴已经同步到 Horse的微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