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
- 注册时间
- 2012-3-8
- 积分
- 14

|
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被业界称为“石油魔咒”。如今,我国正在这个“魔咒”中越陷越深近几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据此估计到2013年将达到60%。
在这样的“魔咒”下,以石油为基础的石化工业不断吃紧,也催生了煤化工产业并在我国迅速出现“过热”现象。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不断抬高门槛,限制煤化工项目投资,控制行业发展规模。但随着油价飙升,“适度发展煤化工、增强石油供给保障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截至目前,《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继续难产,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限制”还是“放开”的基调。但在2月3日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用较大篇幅对煤化工进行了描述。“适当发展煤化工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参与石化工业五年规划编写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虽然产业政策并未放松,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认为,经过“十一五”的技术示范,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较好增长。
煤制烯烃成亮点
“《规划》有5点核心。”顾宗勤告诉记者,“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一个核心是满足国民需求;二是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三是发展新材料满足国内需求;四是发展高端产品;五是适当发展煤化工,调整原料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对于何为“适当”,《规划》并未放松之前的标准,指出:“对于以煤炭、甲醇等资源为原料的烯烃工业,应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较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环境容量较大、交通运输便利及产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煤炭净调出省区从严布局;其余地区,尤其是煤炭调入省区,要严格限制发展煤制烯烃。”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一套严格高效的现代煤化工建设程序,在“十二五”末期形成以石油化工、石脑油生产为主、煤制烯烃为辅的产业结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则认为,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在“十二五”会有较大发展机会,而煤制烯烃更是其中的亮点。
顾宗勤指出,石油化工能耗低、排放少,但原料大量依靠进口,满足不了国内需求,只有依靠煤化工补充。“煤化工能源效率低、排放大,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不能一哄而上,必须技术成熟了再发展。国家定的基调是控制发展,但是在结构调整中还必须适度发展,这就是我国的现实。”顾宗勤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