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49|回复: 0
收起左侧

新型煤化工“十二五”将逐渐迈向商业化(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5 10:11:3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冷静看待过热
          “国外不景气,国内过热;国外小试、中试,国内引进、放大。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对煤化工现状的描述。虽然国家早就提出有序发展煤化工,但煤化工热不仅没有冷下去,反而出现了遍地开花的现象,盲目发展也造成了圈地、同质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实际上,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充足,来自资源和经济上的双重诱惑致使很多企业投身煤化工。加之我国炼化工业大多被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煤化工的发展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竞争。过热本身也说明这个行业有前景,要冷静看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中民表示。
         《规划》提供的数据也足以证明煤化工对石化工业的补充作用:“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需要化工轻油约5000万吨。2010 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3%,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国内供求矛盾加剧,烯烃原料供应紧张,制约了乙烯行业发展。
         《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乙烯的国内保障能力要达到64%2010年的这一数据是48%。但如果考虑石油进口的因素,这些数据将无从谈起。在原油进口的压力下,以油为原料的所有化工产品都存在保障风险。刘中民指出。为了降低对原料依赖的风险,《规划》第一次提出烯烃原料的多元化率提高到20%
         白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石化行业的原料主要依赖石油和煤炭,《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进行原料结构调整,刺激了一些新工艺制烯烃的发展,提高石化行业原料的灵活性,降低风险。我国目前烯烃紧缺,如果煤化工能和石油化工协调发展,将最终形成我国合理的化工格局。刘中民说。胡迁林亦认为,十二五期间,政府规范引导和地方积极性之间将会找到平衡点,使得行业良性发展。
         “十二五”迈向商业化
         水和资源被认为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两大因素。但刘中民却告诉记者:我国煤化工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发展还受制于技术进步。他认为,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应和技术升级相辅相成。《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顾宗勤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创新被摆在重要位置,而石化行业最需要的是工程性创新,我国科研单位应花大力气在后期的工程放大,让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工业化生产。实际上,由于富煤少油的国情,我国煤化工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煤制烯烃工业化的国家。十一五期间,国家新型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中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和煤制乙二醇均已顺利完成示范,煤制甲烷气据悉也将于今年完成示范。
          在石化工业中,煤化工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为突出,而在煤化工中,煤制烯烃成熟度高。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节能减排,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替代进口。对于十二五的发展前景,经过十一五的积累,煤化工成功克服了很多技术瓶颈,十二五将由示范转向商业化运行和推广。应重点关注煤制化学品,煤制烯烃和高端化学品可能会发展较快。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9 00:10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