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洗煤废水处理来说,大多采用混凝法。该方法是利用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对洗煤废水进行沉淀。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絮凝技术,而絮凝技术的关键题是絮凝剂的选择,良好的絮凝剂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挥絮凝技术的优越性,而且可以改善污泥的性质,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1985年,Tomalia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能够逐步聚合的合成路线,首次得到了分散度极低的高度支化分子。PAMAM树形分子的结构呈球形,内部有空腔,外层有大量的官能团,水溶性好,有很强的絮凝和螯合作用。它在化工、农业、医药等领域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在环境保护方面,由于PAMAM树形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质,可以对一些悬浮物浓度(SS)和化学需氧量(CoD)较高,而且难于沉降的废水起到很好的絮凝作用。本文合成并应用PAMAM树形分子对铁法矿务局小青矿洗煤废水进行了混凝沉降试验。研究了PAMAM树形分子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洗煤废水的效果,找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提出了处理的机理,结果表明PAMAM树形分子适用于洗煤废水的处理。
该贴已经同步到 PAMAM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