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来袭 煤炭行业应该有所为 伴随秋冬季节的到来,以哈尔滨、长春为首的东北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危机,多地PM2.5监测站爆表,能见度不到五米。 时间回到2012年,我们可以清楚发现,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其中北京、河北、东三省多次沦为雾霾重灾区,而雾霾在秋冬季节集中出现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全年化态势。这也将一个新词“PM2.5”带到了我们眼前, PM2.5通俗来讲就是空气中微小颗粒物,是衡量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重要指标,当PM2.5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由于它会被人吸入肺中,因此对人体危害极大。2012年国家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后,监测呈现的数据让所有人唏嘘。 随着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关注,PM2.5产生的原因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以煤炭为首的能源行业沦为众矢之的。 最新报道北方人因为燃煤寿命将减少五年,更有数据显示中国烧掉了世界一半的煤,昔日的“乌金”“太阳石”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世界能源急剧变革的当今时代,页岩气、地热、光伏等新能源备受恩宠,随着雾霾等灾害事件的产生,各国淘汰落后产能的呼声频起,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作为“能源老店”的煤炭行业如何守住家底,实现从粗放的暴利经营模式到注重兼顾生态效益的理性回归? 煤企转型成关键 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进口煤对我国煤炭市场形成巨大冲击,煤炭市场告别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煤炭库存高企,煤价持续弱势运行,煤炭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时期。 行业发展必须兼顾生态效益,近来北方雾霾天气已经为此敲响警钟,当前是煤炭行业的一个拐点时期,雾霾天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煤炭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今年以来,发改委强化节能减排任务,拟将淘汰煤矿数量1256处,淘汰落后产能6418万吨。这就意味着大批不合格的煤矿将要面临关停。摆在煤企面前最直接的任务就是改造升级、兼并重组。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对此指出,要提高煤炭转化率发展循环经济,这也就要求煤炭行业必须改变以往破坏式开采方式,加大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煤制气等先进工艺增加煤炭生产的附加值。 征收煤炭资源税 对于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看法相对客观,他表示当前中国不太合理的能源结构以及大量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然而面对这起环境灾难事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必须有所反省。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或先行试点开征煤炭资源税,在以生态补偿制度做弥补的前提下,采取适度的行政手段形成制度保障显得尤为必要。 今年两会期间,煤炭税费改革问题重新提上议程,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无疑让处于深度调整时期的煤炭行业雪上加霜。减轻煤炭税费问题带来的成本负担,合理调节税费结构利好煤炭产业链,是提振能源经济、兼顾生态效益的关键。 资源税自1993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中确立法律依据以后,一直面临诸多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改革的呼声从未间断。去年11月原油和天然气相继完成税改,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已是在弦之箭。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在提案中呼吁加速资源税改,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煤炭资源税改革,足音渐进。 早在2008年十七大上,资源税改革已被一些专家提出,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资源税一直是我国能源产业一条极度敏感的神经,煤炭行业作为征收大户,税改一经落到实处,必然导致整个产业链产生集群反应。如何完成煤炭资源税负适当的转嫁,减弱国民经济面临的负面效应和下游产业可能遭遇的成本危机,成为税改效果实现最优化的关键。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煤企转型必须要承受暂时的阵痛,而征收资源税则可以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对此笔者建议资源税改,千万莫让金箍棒变成绣花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