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307|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吸附的传质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2:45:0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十分复杂。以气相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为例,吸附质从气体主流到吸附剂颗粒内部的传递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气体主流通过吸附剂颗粒周围的气膜到颗粒的表面,称为外部传递过程或外扩散。
第二阶段是从吸附剂颗粒表面传向颗粒孔隙内部,称为孔内部传递过程或内扩散。

图1-2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扩散示意图
这两个阶段是按先后顺序进行的,在吸附时气体先通过气膜到达颗粒表面,然后才能向颗粒内扩散,脱附时则逆向进行。内扩散过程有几种不同情况参见图1-2。
气体分子到达颗粒表面时,一部分会被外表面所吸附。而被吸附的分子有可能沿着颗粒内的孔壁向深入扩散,称为表面扩散。一部分气体分子还可能在颗粒内的孔中深入扩散,称孔扩散。
在孔扩散的途中气体分子又可能与孔壁表面碰撞而被吸附。所以,内扩散是既有平行又有顺序的吸附过程,它的过程模式可表达为:
可见,吸附传递过程由三个部分姐成,即外扩散、内扩散和表面吸附。吸附过程的总速率取决于最慢阶段的速率。
扩散过程在吸附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分子热运动,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扩散过程能自发地产生。按照费克定律。时间t内扩散穿过表面F的物质数量G与浓度梯度(dc/dn—单位扩散路程长度上的浓度变化)成正比。浓度梯度决定了过程的推动力。
——式中 为扩散系数,负号表示扩散是朝尝试低的方向进行。
扩散系数随扩散物质的性质而异,通常以实验方法测定,从有关手册中也可查得。
随着吸附的进行,气体中吸附质的浓度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衡。在单位时间内被单位体积(或质量)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换汇为吸附速度。
按吸附动力学原理,吸附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吸附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吸附质在气体中的含量;
—与吸附剂所吸附的物量成平衡的气体浓度;
—从气流到吸附剂表面的质量传递系数,也称总传质系数。
以扩散方式到达吸附剂表面的物量由费克定律确定,显然,该物量应等于按吸附动力学方程所求得的吸附质的量:
对于物理吸附,由于表面吸附的速度极快,几乎是瞬间完成,故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吸附传递的动力学过程是由外扩散和内扩散所决定。 表示外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 表示内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则总传质系数与外、内扩散系数有下列关系:
传质系数与许多变量,如吸附剂种类、被吸附的气体组成以及吸附工况等性质有关。这种复杂的关系不可能由一个通式表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传质系数是根据每种不同的情况以实验方法求得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1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5-28 12:45:07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是要上传一本书,还是在说你发现的新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4 00:32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