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作的状况,目前发现的一点儿问题,发表点感慨,不知是否具有一些通用性:
对于化工厂,不管是大修、非计划停车的小修,工作计划的安排,有时候主要的检修项目都是由非专业技术领导口中说出来,领导比专业的机械工程师提出的问题还多,而专业工程师呢,领导提到说停车修什么,工程师就修什么。一般反对的地方很少,自己提出的项目内容也不多。
站在工程师的角度想想就是:
a、领导提出来了,工程师如果觉得没必要干,最后如果真有问题,自己是要负责的。——所以反对者少。
b、领导已经提得够多了,都干不完,自己还提那么多干什么,而且领导没提到的没修,出了问题,自己是不用负责的。——责任心差,但有时也是领导确实提得太多了。
归根结底:非专业技术领导管的专业技术问题内容偏多,没有放权,而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工作不主动,把自己看作为主要的装置负责人的这种思路欠缺,或者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够。
造成的问题是:
a、检修项目缺乏针对性:毕竟,每天巡检的工程师才应该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的人。而不是领导的常识性大网来铺一遍以此确定检修项目。以造成检修内容数量上有点儿过了,质量上超出工程师的掌控。
b、工程师工作累,被动,还怨言多。毕竟,以工程师多年的维保经验,没必要修的你修他干什么,修了反而出问题了过后,就开始看热闹:你看吧,这领导,非得提出要干这个,本来好好的,现在干出问题了吧。领导的威信和水平也将受到质疑。
解决的思路:
a、培养引导工程师作为装置、设备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增强责任心。
b、加强培训和主导自我学习,提高工程师的能力、水平和素质。
c、以上两点达到后,领导放权,让工程师自己来定项目,定内容。同时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看重结果。
让每个工程师充分放出他的光和热,做工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