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2344|回复: 0
收起左侧

远景能源的不寻常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5 14:34:5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in123456 于 2015-2-5 14:36 编辑

在很多人看来,赚钱就是所有商业集团的目的,很少看到不同的情怀。但不得不承认,在远景能源张雷身上,我们能够看到那几分想要改变世界的情怀。他所带领的是一群有着志同道合的团队,着力为打造中国智慧能源道路而奋斗。

不走寻常路

张雷曾在英国伦敦从事多年全球能源战略架构以及能源金融产品设计工作。在频繁与国际能源公司和经济学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逐渐坚信风电是唯一可以与石化能源在发电成本上相抗衡的清洁能源,并由此萌生了“追风”的梦想。

2007年张雷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英国的高薪高职,带着一个10人海归创业团队,在江阴老家竖起了“远景”大旗。

当时,中国风机制造已经风生水起,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远景能源不仅是个“迟到者”,而且想法有些“天马行空”

业界的一般做法是购买国外的图纸或者生产许可证,但张雷是个“技术控”,笃定要找到一种能够放大技术优势的商业模式,为此他曾亲自当起了“产品经理”,与创业团队一起花费一年多时间,足不出户地独立研发设计风机。

20084月,远景的第一台样机下线。张雷的创业启动资金大部分都花在了这台样机上。没有工厂,他就选择在父母的一家机械工厂完成样机装配。没有客户,他便将这台代价不菲的样机送给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让其在江苏启东风电场进行试用。

试用不到半年时间,龙源电力便与远景签订了331.5MW风机的订单。

张雷始终相信,挑战即机遇。2009年,面积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区域60%的低风速地区限于风机技术壁垒,国内尚未出现一款能让开发商在低风速地区赚钱的风电机组产品,因此被一些开发商定论为“缺乏开发价值”。

不过,对于这个结论,张雷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低风速区域将是远景市场拓展的重点。

为了在低风速风机上有所突破,远景丹麦全球创新中心的顶级技术专家和国内研发中心组成了国际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20124月,远景正式推出全球首款1.5兆瓦93米大叶轮低风速机组,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发电量有效增加15%以上,低风速地区也可以赚钱。

下一个蓝海在哪里?张雷将目光瞄准了海上风电。据张雷介绍,中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但国内一直缺少高可靠性的海上风机机型来启动这个市场,而国外海上风机因为价格昂贵,且均为针对欧洲近海风资源和海洋地质条件设计,并不适合在国内大规模使用。而如今,远景凭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

远景的雄心壮志

“远景的定位就不是一家风机制造企业,它是一家智慧能源企业。”张雷曾多次强调。

“智慧”,其实对于远景而言是个永恒的话题,从早期的“智能风机”,到其后来的智能风场,再到近来“能源互联网”完整概念的提出,远景一直在践行它所倡导的“运用人的智慧去为风电企业提供优质的能源服务”的理念。

“格林威治”云平台是最近远景智慧能源的又一布局,借助大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风电场规划、风资源评估、精细化微观选址、风场设计优化、经济性评价、资产后评估分析等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提升风场实际投资收益20%以上。

据悉,该平台灵感取自帮助开创大航海时代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张雷希望可以将之做成一款类似格林威治之于航海意义的风场软件产品,让风场的设计和投资更精准,为风电行业的投资评估和风险管理找到一个准绳,也让它成为行业利用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大平台。”远景能源副总经理称。

说到云端解决方案,远景靠什么脱颖而出?

面对这个问题,远景的回答是“OT+IT”。对此也作了详细解释,OT即运营技术,IT即信息技术,与一般软件公司相比,远景拥有对能源数据的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有着更多的新能源方面的运用技术。

据方透露,短短一个月时间,已有上百家新能源开发商、设计院和运维服务商加入格林威治联盟,签署合作协议,并将免费使用“格林威治”云平台服务。


评分

参与人数 2韶华币 +4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chenhaijunsjy + 3 好资料,非常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2-5 14:34:50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一直想要这方面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8 01:1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