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817|回复: 0
收起左侧

[节能交流] 加强大气环境监控预警马后炮化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8 17:56:5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后炮化工论坛 本帖最后由 张兆荣 于 2012-10-11 09:39 编辑

[table]
  江苏代表队获全国监测技术大比武一等奖
  环境应急监测演练人员完成采样
  大比武现场
  多参数站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勇于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先导的江苏,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是当前我省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重要举措。如何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盼新要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老百姓享有更多的“生态”财富,关键是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秉持科学发展理念,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加强环境监测监控是一块重要基石。
    “近年来,在环保部的直接领导下,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以网络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以投入为保障,以防治为根本,以宣贯为手段,加快推进蓝天工程建设。”省环保厅一位主要领导说,我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列入“八大工程”之一,其中的核心之一就是贯彻空气质量新标准,加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控系统,实施碧水蓝天工程。
    事非经过不知难。从筚路蓝缕到砥砺前行,江苏在大气环境监控预警方面不断呈现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铿锵步伐。
    强化政府环境责任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自上而下形成共识,组织领导协同作战,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牛鼻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的能力”写入目标任务之中;13个省辖市建成72个国控站点空气自动站也被列入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的百项考核指标。省政协也连续两年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组织委员开展民主监督活动。
    为确保我省率先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我省提出了将PM2.5监测“四步”变“两步”、时间由5年压缩至2年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江苏省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通知》。作为主要责任部门省环保厅专门成立了以陈蒙蒙厅长为组长的环境空气自动站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调度推进各地建设进程。借助举办“青奥会”的机遇,南京市政府与镇江、常州、扬州、泰州、淮安及安徽省滁州、马鞍山市签订了“绿色青奥”区域大气环境保障和合作协议,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不仅如此,江苏还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环保厅签订了2012年长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省环保厅与省气象局、质监局、测绘局等就大气防治、空气标准、信息管理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标准的实施。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今年3月,我省率先在江苏政府环保网上公布了13个省辖市17个站点的PM2.5等试运行监测数据;9月底,列入省政府办实事目标的72个PM2.5自动监测站点如期完成了设备安装并试运行。预计12月底,将如期按照新标准正式开展监测。
    优化点位布局
    超前规划网络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现有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为此,江苏前瞻性地科学谋划一个与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相匹配的监测网络体系。
    一是优化空气点位网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管理的意见》,本着系统性、完整性、代表性等原则,对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调整、科学布设,最终确定了以72个国控站点、136个省控站点和174个市控站点为基础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二是网络向基层、农村延伸。建成了10个农村背景自动监测站,推进监测城乡一体化,形成覆盖面广、能够满足新国标评价要求的空气监测网络。三是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今年在13个省辖市各新建2个省级直联、直管的城市质控站,实现了省级直接管理和对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监测的考核,确保省级掌握各地真实大气污染数据,逐步解决大气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存在差距的问题。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综合分析和响应管理的意见》,确保各类监测数据可信准确。四是加强监督考核。在我省率先基本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中,环境空气优良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其中,实行一票否决。让监测结果产生倒逼绿色发展的执行力。
    以科技为先导
    锻铸监测的准确性与公信力
    监测能力,重在科技支撑,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含量与水准。目前,江苏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型、压缩型特征,是我国灰霾污染严重地区之一。“监测对象的复杂性,不仅对环境监测的科技水平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提升科学化水平提供了一次次创新创优的变革机遇。”省环保厅一位副厅长感言。
    江苏始终坚持“以科技兴环保”的宗旨,构建“科研先行、投入保障、人才培养”三大基础支撑。一是强化科研支撑。省财政厅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环保、气象和有关科研院所全面启动了“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等蓝天工程重大专项研究课题;与北京大学签订了蓝天工程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研究推进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与美国南加州大气管理局签订合作协议,将引进美国EPA的空气质量数据自动管理和分析系统,学习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我省大气治理的科技支撑能力。省科技厅安排300万元开展“绿色青奥南京区域大气污染监控预警及应急关键技术应用性研究”公益性科研项目,支持“青奥会”建设,下一步我省将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沿江地区,进一步摸清重点区域的污染来源,深度解析构成,提出对策建议,指导治污实践。二是强化能力支撑。“十五”期间,省级财政就投入1.73亿元建成全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县级以上城镇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的目标。为全面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我省编制了《江苏省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能力建设方案》,将投资2.49亿元构建PM2.5监测能力与信息平台,构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区域大气监控预警能力。省环境监测中心投资2800万元,专门建成了江苏省大气环境多参数观测超级站。三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科研引导和投入,带动了大气环境监测科学的人才和队伍建设。江苏创造条件,积极参加美国、中国台湾、德国等举办的大气监测高级培训班,开阔了视野,开阔了思路。目前环保系统已经涌现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环境监测中心胡冠九副主任被省委评为“三创三先”之星。“以科研促监测,以学术带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环境监测核心竞争力注入长久动力。
    以综合防治为根本
    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改善空气质量是场持久战,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加强环境监控预警靠的多策并举、合力担责。由此,江苏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监测仅是第一步,更要科学监管,实行联防联控。
    一是强化部门协作。我省为全面落实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责任,今年把原省有关部门为主的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到13个市、17个部门以及中石化、中石油江苏公司2个企业,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新格局。二是强化责任分解。省大气办连续3年制订“蓝天工程”年度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地各部门,明确目标、明晰职责;省政府还与中石化、中石油江苏公司签订了蓝天工程目标责任书,着力推进全省油品升级和油气回收工作。三是强化法规保障。江苏正在修订《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制订《江苏省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拟定实施《关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强化治污工程建设。去年以来,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省关停小燃煤机组151万千瓦,淘汰落后的钢铁产能5万吨、焦化产能33.2万吨、水泥产能585万吨;另外,否决环境危害大的建设项目748个,投资总额达280亿元。拆除55个火电机组的脱硫烟气旁路,大力推进钢铁等非电力行业脱硫设施建设,加快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去年全省建成脱硝机组31台1960万千瓦,今年起在全国率先执行0.008元/度的脱硝电价补贴,省财政专门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脱硝项目补助。江苏还以化工园区为重点,着力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和整治试点,采取“一厂一策”办法,列出整治清单,落实治理措施,安装监测报警装置,以削减排放总量、防止废气扰民。同时,加大机动车排气监管,通过老旧车淘汰、标准升级、标志管理、区域限行、油气回收等措施,治理尾气污染。通过全面开展绿色施工工程创建活动,推动工程项目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完善环保措施,做好动态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污染。
    以标准宣贯为突破
    积极推行信息公开
    加强环境监控预警,全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尊重社会的知情权、监督权,更大力度地推行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和《AQI技术规定》颁布后,我省以标准解读为核心内容,积极开展大培训和大贯标。一是开展技术讲座。宣讲新标准的技术要求,对新标准的特点、新旧标准内容的变化进行解读,并组织全省大气监测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邀请环保部和兄弟省、市的领导、专家和仪器厂家讲解授课。为加强PM2.5仪器操作培训的可视性,还制作了《环境空气中PM2.5自动监测设备操作规范》光盘,为贯彻落实新标准的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营造学习氛围。最近,我省将举办全省空气自动监测电视知识竞赛,形成全社会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风气,创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新标准氛围,切实提高全省大气自动监测水平。
    切实加强监测信息实时发布,已经成为环境监控工作的创优追求。今年3月,我省就对13个省辖市已具备PM2.5、臭氧及一氧化碳等监测能力的17个国控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公开。公众可通过江苏环保网站“数据服务”专栏的“PM2.5等试运行监测数据”查看当前PM2.5等6项污染物最近1小时均值和最近24小时均值,赋予公众应有的知情权。6月,我省又开展了13个省辖市AQI日报试报,统计分析各测站、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公布AQI日报积累经验。随着国控点位PM2.5等监测仪器的顺利安装和调试运行,我省将完成72个国控点“新六项”监测能力建设,实现信息联网发布。
    立足环境监测科学前沿,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从“第一个率先”迈向“第二个率先”,江苏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开拓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蓝天工程建设。
    科学发展无止境,生态建设不停步。率先的江苏,又一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奋进的江苏,必将以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真正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实践的新局面!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1 收起 理由
hanpingsipi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9 11:56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