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煤制甲醇要完善产业链
2008-07-21 中国化工信息网
我国甲醇产能占世界产能的1/4,预计2008年底,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约1932.4万吨。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甲醇项目较多,这些项目如能顺利进行,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000万吨,这标志着中国将由原来的甲醇进口国成长为出口国,我国煤制甲醇企业要做大做强,一是要关注原料煤种选择问题,二是要关注下游产品的发展,完善产业链。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40%-50%是含硫高的劣质煤。由于燃烧高硫煤易引发环境问题,国家一直限制开采。因此,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国家实行煤炭资源分类使用和优化配置政策。
劣质煤不能作为一次能源利用,因此,有关领导和专家给国家领导人建议采用高硫劣质煤发展醇醚清洁燃料替代石油能源。高硫煤生产甲醇利用率最高,通过“煤制甲醇”项目可将高硫煤转变成纯度为99.999%的甲醇,还可以转化提取硫黄。一般来说,每两吨高硫煤可生产一吨甲醇,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元/吨左右。同时,高硫煤的规模化开发将大大延长我国煤炭开采期。
目前,国内企业以高硫劣质煤作为原料生产甲醇的比例较小,随着国内煤价的不断升高,甲醇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上升,这既会逐步失去替代石油燃料的价格优势,还违背了以劣质煤发展醇醚燃料的初衷。因此,煤制甲醇企业一定要坚持以高硫劣质煤作为煤气化的主要原料。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调查,预计“十一五”末,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2600万吨-3060万吨/年,而同期国内需求量的增长还存在以下不确定因素:一是甲醛、羰基法醋酸等产品基本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不太可能有很大的增长;二是目前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处于建设示范项目阶段,侍示范项目建成运转后,才能大面积推广;三是甲醇燃料标准还在制订完善中,今年有可能出台,二甲醚汽车虽然已经在山西、上海等地试运行,但要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存在一个输配系统的建设问题。
目前甲醇用途仍以传统领域为主,而这些传统领域需求相当平稳,新用途前景虽然很好,但如尚未形成实质性需求,中国甲醇行业仍存在下游风险。因此,新建甲醇项目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谨慎规划,关注下游产品的发展,控制建设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