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作者/来源:中国企业报 日期:2009-3-23
--------------------------------------------------------------------------------
“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没有见底,2009年上半年将是煤炭行业最为困难的时期。”**期间,河北省**代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提出。
然而,开滦集团及早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煤炭、煤化工和现代物流三驾马车逆市而上。2008年,开滦年产原煤3286万吨,营业收入334亿元,比2007年分别增加了227万吨和175亿元,增长了6.9%和115%。
张文学说:“其中新增的150多个亿就是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获得的,如2007年物流产业为37个亿,2008年增至103个亿。2008年,开滦集团公司非煤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2%,超过了煤类收入。”
巩固煤炭大本营
2008年7月22日,接任开滦集团董事长刚刚两个月的张文学铿锵有力地说:“当前,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是煤炭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向。”
当日,张文学拿出了新修订的《开滦集团2008年—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对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根据该《规划》,到“十一五”末,开滦集团将过去以煤为主导变为以煤为基础,来发展煤化工、煤电热和物流产业,从而积极推进大煤炭大精煤、大焦化、大物流、大煤电“四大工程”,形成战略保证体系。
开滦集团确定了“双五”目标。张文学信心坚定:“开滦预计‘十一五’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收入达到180亿元、煤焦化收入达到160亿元以上,现代物流产业收入达到180亿元以上,争当全省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领头羊。”
目前,开滦集团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进入煤炭大基地、大集团行列。
于是,开滦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努力扩大资源占有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对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山西、内蒙等地区地方煤矿的整合与开发,获取资源,增加产能。
开滦在煤炭产业的横向拓展上形成了新格局:国内形成河北省、内蒙古、山西、新疆四大区域的格局,同时放眼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资源。
张文学到任后不久,开滦集团就与加拿大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投资设立开滦德华公司,并由该公司对加拿大盖森煤田进行勘探。
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开滦集团积极进行融资,为整体上市作准备。据悉,开滦集团的计划是两年内完成整体上市,初步计划融资150亿元人民币。开滦集团目前持有其上市公司开滦股份的56.2%。
今年,开滦集团一至二月份原煤产量超计划完成546.75万吨,营业收入在煤炭产业减收近4亿元的情况下,依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煤化工比同期增收18.77亿元,增长52.1%。
跻身煤化工随着市场的成熟,不少煤炭企业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煤炭深加工,纷纷转向煤化工产业。
开滦集团从2001年开始发展煤化工产业,其中包括与首钢合资的迁安中化煤化工公司,与唐钢合资的唐山中润煤化工公司。
目前,投资的这两个项目已经形成了330万吨的焦炭生产能力和煤化工产业链纵向延伸的格局,焦化产品的营业收入已占集团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20%以上。
2008年5月沪市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开滦股份由煤炭开采行业变更为能源行业,标志着企业转型和煤化工循环经济迈出了坚实的发展步伐。
2008年12月,开滦集团与首钢60万吨焦油合作项目举行签约。张文学说:“签约的煤焦油加工项目,是开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是加快开滦企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开滦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开滦集团与内蒙古两市签订了煤化工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框架协议书包括年产40万吨甲醛项目、年产4万吨聚甲醛项目和年产40万吨醋酸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1.7亿元,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获税后总利润6.85亿元。
据亚化咨询统计,开滦集团正在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包括:位于京唐港煤化工园区的年产220万吨焦化项目、年产2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年产10万吨粗苯加氢精制项目和年产3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这些项目都于2009年投产,届时开滦股份将形成55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和10万吨纯苯的年生产能力。
张文学表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立足于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加快建设以京唐港为代表的绿色可循环煤化工园区,成为河北省煤化工产业的领头羊。
着力发展现代物流
“落实保增长,开滦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河北两会期间,张文学表示,“单纯依靠产品总量的提升来落实保增长是不够的,还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增加经济总量的最好措施之一。”
今年,开滦集团首先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这源于两个契机: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今年河北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包括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产业。
张文学认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开滦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物流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成熟的专业队伍。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开滦集团进行了专业化重组,对各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管理的企业销售物流、供应物流进行了整合,物流管理向规范和专业化迈进。
开滦为做好物流经营,3年前就派人到“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实现‘零库存’”的峰峰集团,学习其物供物流工作“三集中”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优势相结合。
几年来,开滦物流产业建立了战略采购、招标采购、超市采购三位一体的集中采购模式,优化了供货商结构,采购集中度达到了80%以上。
开滦积极完善物流网络。通过建设覆盖矿区的仓储配送体系,完善公路、铁路相互补充的运输体系,发展功能齐全的港口储装配运体系,共同构成了煤路港航一体化物流网络。
张文学介绍到,开滦物流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煤路港航”为特色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体系,成为了煤炭行业首家“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到2007年,开滦集团对外物流产业收入达到了32.6亿元。
2008年下半年集团公司会议上,开滦集团把现代物流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四大工程”之一,发展物流产业成为集团调整转型的支撑,大大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2008年开滦集团现代物流产业收入达到了103亿元,规划到2010年建成集煤、路、港、航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开滦集团物流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开滦将在煤炭、煤焦油、物流等三个方面年实现500亿元的经营性收入,而物流产业收入将达180亿元,使物流产业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张文学说。
危机之下还增员
开滦集团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煤炭销量下降、销售价格下滑、货款回收困难,开滦集团采取措施,将金融危机对该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为应对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开滦集团提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带领广大员工共渡难关,促进企业发展。
首先,高级管理人员带头减薪,从2009年1月起,集团公司领导和高管人员年薪月预付标准减发20%。在工资和奖金的管理上,明确审批程序,合理调控各类群体的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比例关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员工工资增长。
第二,招待费、通讯费、公务用车、出差费用等高管人员职务消费比上年实际支出数额要降低40%以上。同时严格控制车辆添置和更换,降低公车购置运营成本,2009年不得购置小轿车,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购置、更换公务用车。
第三,严格控制会议费支出,严格控制异地开会,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得参加中介机构组织的会议。除去因工作需要出国外,不再审批其他一般性的出国学习考察项目。
在出台具体的成本管控措施的同时,开滦集团积极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明确了不因金融危机裁员或降低普通员工薪水等政策。
集团公司严格执行河北省职工工资增长指导线,工人井下津贴,由原来的每工20元调整到每工30元。职工夜班津贴,由原来的每班8元,调整为前夜每班10元,后夜每班15元。
不仅如此,开滦集团今年还要新增5700人。现在开始面向在岗的农民工招录合同制工人,目前已有300多人进入了招录程序。开滦集团目前有员工82041人,其中农民工11978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4.6%。
“集团公司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一线工人“吃了定心丸”,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和集团公司共渡难关,尽快走出经济低谷,让开滦的明天更美好。”
2009年,张文学要求全集团公司工作要把握好16个字的总要求:“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