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中国化工报记者7月3日从山东省泰和水处理公司获悉,正在建设中的国内最大的30万吨/年水处理剂项目将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化工艺,使精细化学品能像大宗化工产品一样连续化、成套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这一创新有望加速推动国内水处理剂行业的整合,使产能向龙头企业集中,也有助于促进精细化工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有机膦类阻垢缓蚀剂、阻垢分散剂系列产品、杀菌灭藻剂系列产品、无磷缓蚀阻垢剂TH-907等,以及盐酸、亚磷酸、乙酰氯、甲醇等副产品。这些水处理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循环水、锅炉及采暖水、油田注水、反渗透膜等系统。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6万吨/年羟基乙叉二膦酸项目将于本月投产,二、三期项目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山东泰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膦生产商。
据山东泰和公司生产和技术负责人介绍,过去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等水处理剂产品,一般采用间歇单釜操作加工,年产量也就几千吨。山东泰和历经十余载,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出了HEDP、PBTCA、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 、聚环氧琥珀酸(PESA)及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多种水处理剂产品的连续法、成套化生产工艺。连续化生产使单套装置年产能一下跃升到数万吨,单套装置规模达到全球最大。
连续化生产还有另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如生产HEDP联产的乙酰氯产品纯度达到了99.5%以上,而且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和物耗,对环境更加友好。
山东泰和公司30万吨/年水处理剂项目还将首次应用DCS和PLC系统,自动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过去间歇单釜操作主要靠人工不同,操作人员在控制室内就能对生产过程实行集中操控,控制精度高,质量和安全性都得到很大提高,保证了装置和人员的稳定安全。
据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水处理剂属于精细化工的重要分支。精细化学品种类众多,但单个品种用量较少,长期以来主要以间歇单釜操作加工为主。这也造成了企业生产非常分散,技术比较落后,设备较为简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都不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作坊式精细化学品生产厂家的存在,对安全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都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国内由此引发的安全环保事故频频发生,敲响了行业整改和升级的警钟。
专家观点
像大化工那样生产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教授朱圣东:一般精细化工产品采用间歇法生产,人工操作,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没有得到优化,单位产品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远高于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的大宗基础化工产品。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精细化工生产比较注重工艺过程方面的技术改造,而忽视从工程的角度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是增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项工作十分紧迫。
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盖恒军:我国精细化工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万家左右,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按照大化工的成熟思路和经验改造精细化工,在部分精细化工产品上实现连续化、规模化生产,有助于加快提高精细化工产业集中度,破解结构性过剩和面临的安全、环保等棘手问题。山东泰和的创新探索之举,为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经验。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秘书长杨玉琦:水处理剂还是朝阳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做优、做强、做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水处理剂市场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山东泰和连续法30万吨/年水处理剂项目能显著降低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将来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取得竞争优势和先机。
新闻链接
水处理剂产业有待整合升级
水处理剂是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品种,是处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废水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缓蚀剂、混凝剂和絮凝剂、杀菌剂、阻垢剂、pH值调节剂和软化剂、含氟化合物、活性炭、消泡剂和其他性能化学品,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垢、污泥的形成,减少泡沫,减少对与水接触材料的腐蚀,除去水中悬浮固体和有毒物质,产生除臭、脱色、软化和稳定水质等效果。
当前,我国水处理剂行业产品类别较为齐全,但产业发展存在三大问题:准入门槛低、投资不大,规模小、数量多,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全国大大小小的水处理药剂生产企业有近600家,而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l0家左右。各企业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等多重难题,节约用水、提高废水的处理和再生利用率十分重要,而大力发展水处理剂产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处理剂行业要想健康发展,整合升级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