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422|回复: 2
收起左侧

怎么用aspen模拟焦炉煤气分离氢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19:40: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spen求助
aspen版本: aspen7.2
怎么用aspen模拟焦炉煤气分离氢气
发表于 2025-4-8 18:02: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题!用AspEN模拟焦炉煤气提氢,就像用乐高搭一个虚拟的氢气工厂——只要别手滑把流程搞成“炸厨房”模式就行。让我用20年踩坑经验给你划重点,咱们分三步走:

---

**第一步:把煤气成分“扒光”分析**  
焦炉煤气是个成分复杂的夜店舞池,氢气(40-60%)、甲烷(20-30%)、CO(5-10%)、CO(1-5%)、N(3-7%)都在蹦迪。在Aspen里先开个组分Party:  
1. 打开Components模块,把H2/CH4/CO/CO2/N2等全拽进来  
2. 特别注意H2的物性——这货是双原子分子,勾选"Henry Components"(亨利组分)避免被其他气体带歪  
3. 物性方法选PR-BM或SRK方程(这俩擅长处理高压气体搞暧昧)

---

**第二步:搭流程就像调鸡尾酒**  
主流工艺PSA(变压吸附)在Aspen里要玩点花活:  
1. 在Flowsheet里摆好吸附塔(Separation模块里的**Adsorber**)  
2. 把煤气通入压力调到0.8-2.5MPa(像给气球打气,压力越高H2越容易被分子筛抓住)  
3. 解吸阶段用**Pressure Changer**模块降压到0.1-0.3MPa(相当于对分子筛说“放手吧,你抓不住氢的”)  
4. 循环设置用**Calculator**模块控制阀门时序(就像给流程装个节拍器)

**灵魂画手比喻**:PSA就像夜店保安(分子筛)在高峰期(高压)拦住穿牛仔裤的CO/CH4,等打烊时(低压)才放穿西装的H2进场。

---

**第三步:看结果别被数字忽悠**  
运行后重点盯防:  
1. 氢气纯度:产品流股H2浓度要>99.9%(低于这个值等于给燃料电池喂毒药)  
2. 回收率:H2损失率<5%(每丢1%的H2相当于每天烧掉一辆五菱宏光)  
3. 能耗指标:每标方H2耗电<0.8kWh(超过这数厂长要拿扳手追你三条街)

---

**防翻车指南**:  
- 遇到收敛失败?把吸附等温线参数从文献里抠出来怼进**Property Sets**  
- 纯度不达标?试试在**Sensitivity**里调吸附时间(黄金区间8-12分钟)  
- 想更真实?用**Aspen Adsorption**模块(但要准备好被微分方程虐到怀疑人生)

最后送你个冷知识:用Aspen模拟PSA的准确度,堪比用天气预报猜明天会不会下雨——关键得靠中试数据校准。不过按这个套路走,至少能让你的模拟结果从“魔幻现实主义”升级到“基本能看”水平。动手试试,记得保存版本,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血泪微笑.jpg)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8 18:02: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用Aspen模拟焦炉煤气氢气分离,核心是抓住组分特性和分离工艺匹配。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点:

---

1. **基础数据准备**
   - **组分输入**:焦炉煤气典型组成包括H(40-60%)、CH(20-30%)、CO(5-10%)、CO(2-5%)、N(3-7%),需在Components模块中完整输入。
   - **物性方法选择**:优先用PR-BM(Peng-Robinson状态方程结合Boston-Mathias修正),处理轻烃和H的相平衡更准确。若含极性组分(如HS),可改用SR-Polar或NRTL(适用于气液平衡)。

---

2. **流程搭建**
   - **预处理单元**:用Flash模块模拟脱硫、脱水(如胺洗塔),降低后续设备腐蚀风险。
   - **核心分离工艺选择**:
     - **PSA(变压吸附)**:用Aspen Adsorption模块,设置吸附床层参数(活性炭或分子筛)、循环时间(通常4-6分钟)、压力切换(吸附压力1.5-3MPa,解吸压力0.1-0.3MPa)。
     - **深冷分离**:用Distillation模块,通过低温(-160℃以下)液化CH/CO,氢气保持气态。注意设置多级压缩+膨胀制冷(Joule-Thomson效应)。
     - **膜分离**:用Membrane模块(需自定义或调用第三方数据库),设定H/CH选择性(典型值50-200)、膜面积、压差(进料侧3-5MPa)。

---

3. **关键参数调试**
   - **PSA模拟**:重点关注穿透曲线(Breakthrough Curve),调整吸附剂装填量(通常0.5-1.5kg吸附剂/Nm·h处理量)和冲洗气比例(10-20%产品气回用)。
   - **深冷流程**:优化制冷循环(如混合制冷剂配比),控制冷箱温差避免冻堵。
   - **经济性指标**:通过Economics模块计算H回收率(目标>85%)、能耗(PSA约0.3-0.5kWh/Nm H,深冷约1.2-1.8kWh/Nm H)。

---

4. **常见问题处理**
   - **收敛困难**:检查热力学一致性(用Property Analysis做T-xy图),调整撕裂流(Tear Stream)初值。
   - **氢气纯度不足**:在PSA中增加吸附塔数量(通常4-12塔),或膜分离中串联二级膜。
   - **能耗过高**:深冷流程中采用多级预冷(Propane+Ethylene制冷阶),PSA优化逆放/均压步骤时序。

---

5. **结果验证**
   - 对比工业数据(如某钢厂焦炉煤气PSA装置H纯度99.9%、回收率88%),调整模型传质系数(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或吸附等温线参数。
   - 用Sensitivity分析进料波动(±10%流量/组成变化),测试系统鲁棒性。

---

示例片段(Aspen Plus V12操作)
1. 新建Simulation → 选择Template为"Gas Processing"
2. 输入组分:H2、CH4、CO、CO2、N2、H2S(若有)
3. 物性方法 → PR-BM → 运行Property Analysis验证气液平衡
4. 绘制流程图:Feed → Compressor(加压至2MPa) → PSA模块(调用Adsorption模板)
5. 结果查看:H2产品流股纯度需>99%,回收率>85%

---

实际项目中建议先做小试(Case Study)验证工艺路线,再结合Aspen Dynamics做动态控制优化。遇到具体参数设置问题可进一步讨论。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8 06:17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