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去年9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处的腾格里沙漠出现大量排污池的消息一经曝出,举国震惊,腾格里沙漠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这一事件中的“大量排污池”实际上是蒸发塘(也称晾晒池),在腾格里沙漠中,这些蒸发塘承接废水,经过自然蒸发,留下黏稠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被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造成污染。令人惊讶的是,今年环保部公布的1月份13起重点环境案件中,内蒙古乌审旗世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涉嫌利用蒸发塘排污,这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晒盐池建设占地面积超出环评批复,排入蒸发塘的废水与环评要求不符等。
蒸发塘被揭开盖头,引起国内上下的关注。原本承担治污功能的蒸发塘,为何成了排污的遮羞布?治污能否不用蒸发塘,走一条新的治污之路?为此,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蒸发塘成排污“遮羞布”
真正的蒸发塘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作用?
据记者了解,以煤化工项目为例,当前,煤化工项目中实现“零排放”主要依靠对终端污水生化达标处理后,由通用技术双膜法进行脱盐处理,处理后返回生产系统进行利用。按目前的处理技术,一次脱盐处理后仅有60%~70%的淡水能回用,真正的“零排放”还需要把剩余的30%~40%浓盐水再浓缩处理,进一步提高回用比例。阳煤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已二酸分公司总工程师李楷向记者介绍,浓盐水浓缩技术有膜浓缩、多效蒸发 (MED)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MVR) 、低温蒸发(CWT)、正渗透、电渗析(ED离子膜)等技术,企业将这些技术组合优化可将浓盐水浓缩到最小,再进行蒸发至近饱和后结晶。而这时,蒸发塘就派上了用场。目前企业主要将浓盐水送至经过防渗处理的池子——蒸发塘里自然蒸发结晶,产生的杂盐另行填埋处理。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已经建成投运的煤化工、电力等行业的蒸发塘有100个左右。
那么,这么多与蒸发塘相关的环境个案又是怎么回事?
李楷介绍,西部地区实际上不具备建设蒸发塘的条件,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一年中至少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水面处于结冰状态,浓盐水没法蒸发。除此之外,蒸发塘运行时间长了之后,盐泥形成尾矿容易发生溃坝事故。一位曾经参与某大型煤化工项目蒸发塘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介绍,蒸发塘“靠天吃饭”,受当地蒸发量影响,而且气温、风力、盐水浓度、水中有机物等干扰因素多,遇到连阴雨、冬季下雪天气,蒸发塘蒸发效果降低,基本上水满为患。蒸发塘的弊端还体现在,难以保证污水绝对不渗漏。其次是个别不负责任的企业把难处理的废水、试车阶段、生化细菌培养阶段处理不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蒸发塘,有的蒸发塘上面直接浮着一层油膜的污浆。从被媒体曝光的蒸发塘就可以看到,里面出现黑色的脏水,臭气熏天,气味刺鼻,也证实了业内人士的说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洪军表示,蒸发塘还面临着如何解决后遗症的问题。比如,蒸发塘使用寿命为30年,而30年后,蒸发塘极可能形成一个高浓度的大盐湖,怎么处理是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