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上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会议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七项重点任务,首要的就是要深入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并明确了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的路径。
有分析说,做好煤与非煤这两篇“大文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山西转型发展的谋篇布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调整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煤炭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深刻变革。而山西今年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非煤产业发展不够,不足以弥补煤炭价格下跌导致的增长下滑。
必须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这事关山西的生存与发展,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但是,在谋划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之时,我们是否应该反问一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这个困局的?因为有时候,从进入的路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出去的路。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不断壮大,乃至独大,离不开海量资本的支持,离不开可观利润的诱惑,离不开广阔市场的支撑,更离不开各种政策的“帮衬”。煤炭在山西之所以能独大也莫不如此。可如今,这些支撑煤炭独大的条件有的正在弱化、有的在消失,看空这个行业的声音日渐多了起来,这在遏制“进入”欲望的同时,更在强化“出逃”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困局是必然的。
但在此时,我们还应该提前考虑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煤炭这种资源的独大局面成为历史之时,下一个“独大”的会是哪种资源?因为山西不仅仅是煤炭多,比如煤层气的储量也不小。但是,俄罗斯当前的处境告诉我们,“一气独大”同样也不可取。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那么,该怎么做?
有人说“结构调整才是真正治愈山西经济下滑的良药。”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就山西而言,结构调整绝不仅仅是资源上的厚此薄彼,而应是比重的宏观把握与调控。无论何种产业,“一煤独大”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