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461|回复: 0
收起左侧

油价一降就提税是不是有点“任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 12:17:5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五问油价下跌

1
26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20元和500元,这创下2013年3月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也是油价年内“十连跌”。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接连下挫,部分油种价格近乎“腰斩”。油价“腰斩”,是一场政治阴谋?为什么国内油价比国际跌得少?油价的底到底在哪里?在这场油价“战争”中,中国又能否成为赢家?
一问:油价一降为何就提消费税?
本来哼着小曲准备油价连跌去加油的车主,发现半路却杀出个“成品油消费税”。11月29日和12月13日,我国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两轮上调。第一次上调是完全抵消了油价下跌,第二次则是减少了降价的幅度。
在油价下跌的预期下,一降油价就提消费税,是不是有点“任性”?是不是心血来潮、随意而为呢?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说法,目前国内成品油消费税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不利于引导企业和居民节约利用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消费税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调控力度,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同时,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选择在油价下行时实施,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
尽管如此,针对消费税的上调,仍有两个疑问待解:
一是远期负担和承受能力。财税部门也提到,这两次提税借助了油价下跌的“窗口期”。但不少消费者认为,消费税毕竟是作为税收“固化”下来了,如果以后油价节节攀升,这些负担会不会也被“固化”下来?有人拿欧洲较高的成品油消费税说事,但不要忘了,人家是高税负、高福利。人们期待,财税部门对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品油消费税使用情况晒一个“明白账”。
二是消费税到底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既然提税是为了节能减排,那么要先回答两个问题:首先,汽车等成品油消费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值”具体是多少?其次,企业和居民成品油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是涨价对于抑制不合理消费、引导消费需求的量化分析。
税收决策的科学性至少应当体现在定量分析上。没有定量研究,那么提不提税、提多少的随意性,造成公众对于提税“任性”的质疑也难以消除。在油价下跌的背景和预期下,提税的节奏和决策的公开透明,对于引导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问:油价“腰斩”,一场阴谋?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国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二战以来,围绕石油上演了一幕幕大国角力的大戏。
此轮国际油价骤跌,颇具戏剧色彩。上半年,在利比亚、乌克兰和伊拉克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国际油价还在一路高歌猛进,6月19日,布伦特油价达到每桶115.06美元的年内高点。但6月下旬以来,随着地缘政治因素缓解,国际油价即转入下跌轨道。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不减产,油价加速下滑。12月18日,布伦特油价跌至每桶59.27美元低点。
关于此轮油价下跌原因的种种讨论中,阴谋论猜测逐渐上升。是美国联合沙特打压俄罗斯,还是沙特意图挤出成本更高的美国页岩油,抑或某些国家在打击中国蓬勃兴起的新能源产业?
“阴谋论的说法尚缺乏证据支撑,甚至相互矛盾。这其中忽略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的根本变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说。
2010年至今年,美国页岩油开发带动全球石油产量大增420万桶/日。今年7月以来,利比亚石油产量回升,OPEC原油产量也频超3000万桶/日配额。
从需求面看,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能源依赖度正在减弱。从7月到12月,国际能源署等机构对石油需求增量的预测从130万桶/日大幅下调至60万桶/日。
“供大于求下,即使OPEC限产,也会有新的石油供应补充上来。”牛犁说,沙特已抛弃了限产保价的传统战略,取而代之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市场份额。“上半年的高油价并不正常,下半年是对供需反转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高位的补跌。”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朝霞说。
石油兼具政治金融属性。下半年以来,美元走强,地缘政治趋于稳定,基金大量减持多头头寸,加剧油价下跌。同为大宗商品,布伦特油价从2011年高点到目前跌幅已超50%,而黄金、期铜、动力煤等价格则下降约40%,凸显油价中的金融投机因素。
三问:为何国内油价比国际跌得少?
截至12月24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每桶55.84美元。相比年内高点,半年来价格近乎“腰斩”。
国内方面,剔除11月28日不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十连跌”,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跌幅都超过1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回落至“6元时代”。
尽管经历“十连跌”,但简单对比计算可以发现,国内油价下跌的幅度要比纽商所轻质原油等国际油价跌幅小了很多。
为什么国内油价比国际油价“少跌”了?说好的“反映国际油价变化”呢?
油价降不降、降多少,到底谁说了算?2013年3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新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该涨就涨,该降就降”。
按照市场机构的分析,第一个因素,我国成品油价格中税费占30%以上。在税费固定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的波动可以理解为只有不到70%在随着国际油价变动。相应的,跌幅也会变小。
第二个因素就是参考的国际油价。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新机制时说,新机制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尽可能选取在当今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代表性和风向标的油种,以避免价格易受人为操控。
但关键是,我国挂靠的“一揽子”国际市场原油品种还蒙着神秘的“面纱”,并未向社会公布。或许,某几个品种的国际油价下跌幅度无法反映油价变动全貌,因此也给衡量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跌幅带来困难。
四问:油价的“底”在哪里?
“上周还感觉突破每桶50美元有难度,现在觉得可能性很大了。”一位多年从事油价研究的人士说。
这反映了国际油价的捉摸不定。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表态,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还是50美元,对沙特来说都无关紧要。
“除非我国经济好转迹象明显,否则进入明年1月份石油需求淡季,国际油价突破每桶50美元、下冲40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舒朝霞说。
全球知名能源咨询公司IHS的预计,明年全球石油新增产量220万桶/日,需求仅新增100万桶/日。如果没有突发因素改变供需,油价“探底”之程短期或将继续。
五问:我国能否成为赢家?
12日,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原油期货交易。酝酿十余年的我国原油期货即将破茧。
尽管对于我国原油期货能否在国际原油定价权上竞得一席之地有不同声音,但不可否认,此轮油价下跌对我国能源战略部署既是机遇亦有挑战,须精心筹谋。
油价大跌降低了我国的用油成本,也是我国增加石油进口和加快储备建设的好时机。数据显示,11月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同比增长65%,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比10月大增五成。但有无足够的储备库容和对油价走势的精准判断,无疑是制约因素。
油价下跌也为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和引进资源提供良机。2009年,借油价大跌之际,我国与俄罗斯等资源国签署一系列油气合作协议,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也大手笔不断。“油价下跌为资源并购提供了机会,但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资源面临的税收法律风险不断上升,需谨慎从事。”舒朝霞说。
从中长期看,油价下跌对于我国正加快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却不算利好。
油价跌跌不休已使煤制油等煤化工行业步入“寒冬”。牛犁说,过低的油价无疑会打击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前景,抑制研发投入;成本降低也让一些落后产能有了喘息的机会。
近期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反映了政府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上的态度。专家建议,应抓住窗口期,加快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体系的构筑,为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油价涨跌
2004年,国际油价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关口,开启了10年左右的高油价时代。
这10年中,国际油价起起落落,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起伏。盘点一下这10年我国一起经历的油价涨跌。
2004年,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从年初每桶30多美元一路上涨,于9月27日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油价由此进入上升通道。
2005年,纽约市场原油价格先后突破每桶60美元和70美元关口。2007年突破80美元和90美元关口,并于当年年底逼近每桶100美元大关。
2008年,国际油价上演了一轮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从年初破百后,一路飙升,到7月中旬达到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历史高点,此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油价急转直下,不到5个月跌幅70%,年终已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
2008年底,抓住油价下跌的“窗口期”,我国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征收燃油消费税,同时加强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关联度。
2009年,国际油价又迎来一波震荡攀升的行情:从40美元到70美元,一个个关口不断被突破。并于2010年先后突破80美元和90美元关口,2011年再破100美元关口。到2012年3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进入“8元”时代。
2012年以来,国际油价起起落落,但基本维持每桶80美元至110美元的价位。2013年3月底,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成品油价格进入紧密跟随国际油价脚步涨跌的新阶段。
2014年6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转入下跌轨道。布伦特油价从6月每桶115美元高点一路下跌至每桶60美元左右。
2014年11月29日和12月12日,国家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国内汽油和柴油消费税分别升至每升1.4元和1.1元。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21:1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