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198|回复: 0
收起左侧

差价无法覆盖成本 大型煤炭进口商现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同增长,相反其盈利额逐渐下滑,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3.33亿元、1.01亿元、0.22亿元。2014年中期则首次出现亏损,为负3.56亿元。

    中国秦发在其网站上表示,该公司从国内以及澳洲、印尼和越南等海外市场采购煤炭。“每年煤炭交易量约达1000万吨,交易商称其中70%为进口煤。现在进口煤企业日子艰难,已经有银行紧盯着秦发,以防出现贷款风险。”上述国有大型煤炭销售集团人士说。

    与秦发集团一样贸易量同为“千万吨级”的煤炭供应商亚太能源,也深受冲击。据亚太能源官网显示,其煤炭购销规模年保持在2500万吨以上,年进口量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连续多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不过截至目前,亚太能源也几度暂停了煤炭进口业务。据此前报道,由于签署了大额进口合同,随着煤价急剧下跌,亚太能源的账面损失或达到2亿元以上。对此消息,记者未能联系上亚泰能源求证。

    摊子大营运成本过高

    随着国内外煤差价日趋接近,卖煤渐成亏本生意,这些“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的进口商因摊子大而陷入困境。

   “这些进口煤贸易商都做到比较大,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吨煤成本达20元,但目前整体价格又在下降,国内煤差价已非常接近,基本很难覆盖其成本。”上述国有煤企销售人士称。

    根据秦皇岛9月9日煤炭数据显示,4500大卡印尼煤的价格为430元/吨,而国内4500大卡动力煤的价格为415元/吨。

    “中间贸易商赚差价的这种方式已经走不远了。”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腾直言:“煤炭在国际上成交跟到岸后,一般有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差。进口之后,国内价格降了,他不跟着降呢卖不出去,跟着降呢就会亏损。”

    黄腾进一步解释,以前煤炭贸易商是先进口,再谈下家,现在需要谈妥买家才会做进口业务。进口来的煤卖不出去,堆压在港口的库存就越来越多。但煤价一直在往下走,已没有多少中间的利润了。不过也有中间商一直亏着做,资金实力比较好的也能做一些。

    在中国秦发的业绩报告中,秦发将盈利下跌的原因归结为三点,即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及集团的煤炭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下跌、集团财务成本净额增加以及结转的税项亏损所产生的递延税项资产减少。

    事实上,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已令诸多进口煤炭贸易商叫苦不迭。 “从今年四月份起,越南煤的价格比国内的煤炭价格还高。就是说国内的跌价很厉害,而越南不跌,现在国外才开始跌了一点。”广西东兴万通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林惠江称。

    自2008年取消进口煤关税后,进口煤大量涌入国内。在短短的五六年间里,进口煤的扩张速度较快。而目前局势转变,在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煤企生存困难的尴尬格局中,随着海关对进口煤的检验均较过去更为严格,银行也更为谨慎贷款,进口贸易商处境变得更为微妙。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12 09:37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