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66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专家: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哪些重大的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8 17:09: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专家: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哪些重大的变化?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能源安全战略问题,显示出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高度重视。6月16日至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第三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着力从世界能源新格局的视野,审视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报记者就此采访多名与会专家,探讨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的举措。

    黄晓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刘  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

    何志平      中华能源基金会副主席、秘书长

    石  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盖尔·拉夫特 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所长,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顾问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哪些重大的变化?

    黄晓勇:北美“页岩气革命”发生以来,世界能源格局酝酿着深刻变化,无论在供给侧还是在需求侧都迎来“多中心时代”。

    从供给侧来看,已经形成中东、中亚、俄罗斯和北美四大能源供应板块。一方面,北美凭借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已成为油气生产“新贵”。虽然短期内中东作为全球最大产油区的战略地位不会动摇,但北美在全球油气供给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受“页岩气革命”影响,俄罗斯等传统油气出口国压力增大。特别是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欧盟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加大对天然气供应和整个能源安全政策的调整。因此,俄罗斯油气出口必将更加重视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从需求侧来看,世界油气“向东流动”趋势日渐明显,亚太地区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21世纪以来,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带动能源消费高企。2012年,仅中国和印度就贡献了近90%的全球能源消费净增量。

    盖尔·拉夫特:“页岩气革命”是否真的是“能源问题救星”,我个人认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目前我们对页岩油气开发的可持续性、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等问题,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以水力压裂为例,在美国,已经进行压裂的区块地理条件都相对优越,能够保障经济效益。但换到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经济可行性将会成为较大挑战。日前就有报道称,美国能源信息署将加州某页岩区块的经济可采储量大幅下调了96%。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下,倘若我们一窝蜂地转向非常规油气开发,减少对中东地区油气的投资力度,可能就会埋下“祸根”。因为日后一旦页岩油气难以为继,世界油气供应就会出现大缺口,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在世界能源新版图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黄晓勇:世界能源供需形势的多元化特征,客观上有助于能源价格的理性化,从而降低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的成本。但中国能源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间的突出矛盾。

    从国际上看,第一,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美国未来的外交和地缘政策或将增加中东局势动乱的可能性;第二,中国石油海路运输途经霍尔木兹和马六甲海峡,受多方掣肘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第三,今年年初美国确定将于2017年起对日本出口天然气,这将对亚太天然气市场产生很大影响;第四,中国未来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谈判中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而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都急需破解“高碳”困局。

    石泽:以往我们谈海上通道谈得多,现在我们已经建成四大油气战略通道,陆上跨国管道的安全问题正成为全新挑战。随着中国在境外能源利益的延伸,我们应加快建立一些预警性的机制,包括境外管线的评估、预警和保障机制等,加强同境外国家在这方面的合作。这个问题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

    此外,能源安全包含可靠供给、价格适中和环境友好三个部分。虽然中国已是世界能源需求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但在油气定价方面没有话语权,长期承受不合理的“亚洲溢价”。随着能源消费量和进口量的持续走高,这方面的负面影响,比起任何时候都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定价话语权的缺失,究其根源在于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价格体系,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政府定价通过挂靠其他市场价格,所以在买方完全主导全球能源市场的情况下,国内油气价格无法达成定价谈判的基础。再加上“亚洲溢价”问题,更凸显中国在油气定价权方面的薄弱。

    中国应如何应对挑战,更好保障能源安全?

    黄晓勇: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中国对外应继续积极推动周边外交,借助“一路一带”战略契机构建我国能源重点,深化与环里海国家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并加强能源金融监管,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利益共同体,大力建设互利共赢的世界能源合作机制,并强化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对内则要彻底改变“安全=加大供应”的惯性思维,树立“安全=效率”理念,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通过科学供给满足合理需求。

    刘强:亚洲国家石油价格定价话语权的缺失,应更多地从内部寻找原因。亚洲经济体的能源市场建设不够充分,缺乏一个像欧洲洲际交易所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那样充分反映供求信息的活跃交易市场。建议东亚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交易规模巨大、交易企业众多、充分反映供求信息的市场,从而解决困扰亚洲经济多年的石油定价权问题。

何志平:中国要更好地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也应和其他亚洲国家一起探索建立亚洲能源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作用,推进实质性合作。在美国战略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日本和韩国等高度依赖中东油气资源的国家,在维护中东地区稳定和海上航道安全等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在争取油气定价话语权上也有一致的诉求。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8 14:37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