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甲醇蛋白项目
一、概述
甲醇蛋白是以甲醇为基质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Singlecel lprotein,SCP)又称微生物蛋白,指的是从纯培养的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总蛋白,可作为人或动物蛋白的补充。单细胞蛋白可用制糖、造纸、乙醇、皮革、淀粉、木材加工等产生的废液来生产,但受原料限制产量太小。在单细胞蛋白中,目前能够工业化大量生产的就是甲醇蛋白,被称为第二代单细胞蛋白。甲醇蛋白相对于其它单细胞蛋白来讲,具有资源丰富、原料易得、不占耕地且生产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蛋白质量稳定、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甲醇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目前主要用作畜禽饲料蛋白,与其他饲料蛋白如鱼粉、大豆等天然动植物蛋白质相比,营养价值较高。甲醇蛋白的主要成分包括粗蛋白、脂肪、赖氨酸、蛋氨酸以及胱氨酸,甲醇蛋白中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平均在70%以上,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其他各种氨基酸、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比动植物性蛋白的营养成分高得多。
二、概况
1.国外市场概况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缺少日益显著,尤其是蛋白质食品,出现短缺。2000年,蛋白质供需之间相差约2500万吨。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上不少国家相继开始研究开发甲醇蛋白,到70年代初涌现出近千个研究单位从事此项工作。其中走在前面的主要是英国,1980年已经有10万吨/年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美国也于1983年开发出了甲醇蛋白生产的新工艺,其特点是改进了发酵罐热交换和氧化传递条件,生产出更高浓度的甲醇蛋白。并在中间试验的基础上建成了2000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随后有德国、日本、瑞典和法国也相继建立了中间试验装置,以及俄罗斯、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尼、沙特等国也有建厂计划。
目前,英国的ICI公司和美国的菲利浦公司可以设计承建10万吨/年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其中俄罗斯进展较快,拟建设90万吨/年以上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并拟引进英国ICI的10万吨/年 生产工艺技术。近期,英国的ICI公司和美国的菲利浦公司正在进行30万吨/年的甲醇蛋白生产的可行性研究。
2.国内研究开发及市场情况
国内是从上世纪70年以来开始研究开发甲醇蛋白的,相继有山西生物研究所、北京营养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研究所等进行了研究开发。
其中山西生物研究所与太原化肥厂于上世纪90年代合作完成了中间试验工作,但因为用水量较大而没有选到合适厂址。所以,至今国内还未建成大规模工业化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
通过过年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甲醇蛋白是被认为可以大规模替代鱼粉、大豆、骨粉、肉类和脱脂奶粉等喂养家禽、家畜。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饲料生产大国,2002年国内饲料产量达到8319万吨,其中蛋白饲料超过了5000万吨/年。预计到2010年,国内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将达到。7300万吨,到2015年国内蛋白饲料需求量将达到8500万吨。若按5%的甲醇蛋白的添加量计算,到 2010年和2015年,国内对甲醇蛋白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65万吨/年和425万吨/年。所以,甲醇蛋白在国内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3.产品价格分析
甲醇蛋白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价格,一般在800~900美元/吨,生产成本大约在750~800美元/吨。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和大批量产品供应市场,所以在未来国内市场上甲醇蛋白产品的价格可以参照国际市场和饲料用鱼粉的价格。普通鱼粉的市场价格在5000~5500元/吨,鱼粉产品中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60~63%,而甲醇蛋白产品中的粗蛋白的含量一般在74~80%。按照粗蛋白含量计算,1吨甲醇蛋白相当于1.2吨鱼粉的营养成分,所以甲醇蛋白的产品售价应比鱼粉价格高1.2倍较为合理,即甲醇蛋白的同期国内市场价格在6000~6500元/吨较为合理。
三、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1.产品方案
甲醇蛋白的生产过程中,出了大量的各种氨基酸外,还产生一定量的核酸。所以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可以将价值更高的核酸分离出来,作为副产品出售。
2.生产规模
根据目前国外工业化生产装置的情况,一般最小的装置规模应在2万吨/年以上,并前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单位投资和生产成本相对降低,更加有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建议起步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最低建设2万吨/年规模,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达到10万吨/年;0.2万吨/年核酸。
四、工艺技术方案选择及来源
1.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甲醇蛋白生产主要是以甲醇为碳源,通过采用选择性微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即甲醇蛋白。目前生产方法有8种之多,进展快、规模大的主要有6种方法:1.英国ICI法;2.德国Hoechst—15hde法;3.瑞典Norproteim法;4.日本NGC法:5.法国IFP法;6.美国Provesteen法。英国ICI法、德国Hoechst—Uhde法、美国菲利浦石油和法国IFP法的工技术较为先进,其中英国ICI法已经建有大规模生产装置。
从目前国外技术应用及生产情况来看,英国ICI法、德国Hoechst—Uhde法、美国菲利浦石油和法国IFP法的工技术较为先进。尤其是德国Hoechst—IJhde法工艺技术,由于可以得到较高含量的核酸,不仅为进人食品行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打下了良好基础。
2.推荐采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来源
根据近期甲醇蛋白工艺技术及生产规模的情况,可采用引进技术的方式,可供选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英国ICI法或德国Hoechst—Uhde法及法国IFP法。由于甲醇蛋白的生产技术发展较快,具体的选择,还要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与技术所有方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以便选择适合国内建设的最佳工艺技术。
五、建设投资及静态经济效益
年产10万吨规模
10万吨/年甲醇蛋白工程总投资894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76890万元(包括外汇3300万美元)。
经济效益分析
销售收入61200万元年总成本4253l万元年利税总额18669万元年利润总额11525万元投资利税率20.87%投资利润率12.88%投资收益率18.33%投资回收期7.46年年产2万吨规模2万吨/年甲醇蛋白工程总投资1963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6920万元 (包括外汇900万美元)。
经济效益分析
销售收入12240万元,年总成本9060万元,年利税总额3180万元,年利润总额1748万元,投资利税16.19%,投资利润率8.91%,投资收益率14。37%,投资回收期8.96年。
六、优惠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