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378|回复: 0
收起左侧

煤制烯烃会否成为下一个调控对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07:54: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煤制烯烃与煤制油其实是“一奶同胞”,不少企业在规划上煤制油的同时也规划上煤制烯烃。因此,国家发改委的这一政策在调控煤制油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遐想,相关煤化工企业会不会把被控制的煤制油项目的投资和资源转到煤制烯烃项目上呢?女蜾真是如此,煤制烯烃会不会步煤制油的后尘成为下一个被叫停的煤化工项目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    成本与市场极具吸引力
    与煤制油一样,煤制烯烃也是煤化工领域极具吸引力的产品。
    我国传统的烯烃产品,如乙烯、丙烯的制取路线主要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其缺点是过分依赖石油。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大国。自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进口石油的比重不断加大,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了16317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47.2%。我国石油缺口逐年增大对能源的安全供应、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原油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显现出竞争力,其成本优势明显,经济上有竞争力。以神华集团包头煤制烯烃项目为例,其一期联产乙烯和丙烯各30万吨的烯烃成本为3276元/吨,相当于原油价格30美2/桶。神华集团煤制烯烃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这是根据2003年的煤价核算出来的,现在煤炭价格也在上涨,但煤制烯烃的生产成本较石油化工路线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是毫无疑问的。据他介绍,目前煤炭价格上涨指的是市场价格,煤炭价格上涨对煤制烯烃带来的影响,以市场价格还是以产煤区价格计算结果是不同的。产煤地的煤炭受制于运输能力外运不畅,价格还是很低的。因此,在产煤地上马煤制烯烃项目生产成本上更有可控性。而现在国内上马的几套煤制烯烃装置都是建设在产煤区。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吕志辉介绍说,煤价上涨,但原油也在上涨,煤价涨幅总体上是小于原油的。即便按今年最高的1000元/吨的煤炭市场价,甲醇3000元/吨的市场价,煤制烯烃的成本也就相当于原油价格80美元/桶的油制烯烃的成本,经济上仍有竞争力。他强调1000元/吨的煤价是市场价格,而且目前也正处于下降通道之中,而在产煤地煤炭价格就更低,有的甚至只有一两百元一吨。
    煤制油之所以引发行业的投资热,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品油是紧俏商品,市场没有问题。煤制烯烃引发投资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目前在我国,烯烃产品同样是紧俏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也非常明显。
    据记者了解,虽然这几年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国内烯烃市场自给率依然不高。比如乙烯,目前的自给率仅为34.6%—48.9%,大量依赖进口。据中国石浊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十一五”期间,国内乙烯产能将以16.7%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1702万吨/年。而“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增速也将分别达到4鲆。和5.6%。尽管如此,乙烯仍然无法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2010年和2020年的自给率也就到56.4%和62.1%。
    同样面临发展过热
    正是良好的市场前景导致煤制烯烃的发展与煤制油一样,也面临过热的问题。
    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宏青向记者介绍,除了作为示范项目的神华项目正在建设以外,目前国内有十几家企业在规划煤制烯烃项目。规模大的达到180万吨/年,小的也是年产几十万吨,总生产能力就达到了1400多万吨。“宏伟的发展计划,已经达到不可理解的程度。有的专家统计的数据甚至达到了2015年我国乙烯的全部需求量。”唐宏青这样说。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全国乙烯的产量才能达到1668万吨;2015年约2119万吨。而国家发改委《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初步规划,到2020年煤制烯烃规模也只有800万吨/年。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也只有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煤制烯烃一套装置,其他的都处于规划之中。但是,这些规划的有关各方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求国家的核准。这种集中攻关的势头肯定会引发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指出,煤制烯烃现在呈现很热的状态,国家对煤化工项目总的来说是降温的态度,这么多项目申请审批也很困难。国家的主导思想是,先选择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大推广。
    与此同时,在国家将煤制油的大门关闭后,许多企业开始为前期煤制油项目的投入寻求新的出路。那么,这些企业会不会将煤制油的投资和资源转向煤制烯烃呢?
    据记者了解,一些煤制油项目被叫停的企业已经开始有考虑将投资方向转向煤制烯烃,并且正在和相关的科研机构接触、洽谈。
    有关专家表示,煤制烯烃与煤制油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相关企业从煤制油转向煤制烯烃也是有可能的。
    “煤制油要直接转向煤制烯烃从工艺上有困难,但是如果是间接法煤制油装置,煤气化部分可以利用。”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煤制烯烃技术的中科院六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吕志江告诉记者。
    如此一来,本来已经面临过热的煤制烯烃的热度可能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大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能性。
    风险不只在过热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表示,即使国家宏观调控网开一面,不像叫停煤制油那样叫停煤制烯烃,相关企业也必须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有序发展。
    “一些企业对于不成熟的技术信心过高,没有估计到大倍数放大后实施工程化的困难,想当然地认为没有多大问题,希望越过示范厂的阶段,急于成批地上超大规模的装置,这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唐宏青这样告诉记者,其实;煤制烯烃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比如,相比石油路线,煤制烯烃的投资要高得多,目前国内大型煤制烯烃项目,折合吨乙烯产品的投资为3万-3.5万元,总投资约为石油路线的1.5—2倍。像神华集团、宁夏煤业集团的煤制烯烃项目的总投资都在100亿元以上。
    唐宏青表示,企业在筹划投资煤制烯烃时不仅要考虑工艺和资金的问题,还有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等等。他说:“为发展这个品种投入上千亿元的资金、消耗几亿吨的水、数千万吨的煤,这是否可行值得好好研究。”
     唐宏青说,作为正处在工业化试验和示范阶段的煤制烯烃,还存在技术和工程放大风险。煤制烯烃属于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2006年在陕西进行的试验仅仅实现了打通流程、甲醇高转化率等目标,距离大规模工业化还遥远,数据尚未经工业化示范装置或工业化装置的考核和验证。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煤制烯烃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先示范后推广,不能盲目发展。目前,国内尚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推广煤制烯烃的技术条件,也不宜再布新点进行示范试验。应在2010年国内首套工业示范装置运行成功,并经鉴定通过后,再作布点和建设为宜。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24 06:38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