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收起左侧

工业气体行业亟须顶层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全球石化发展迅猛,石油化工、煤化工正趋于大型化(大吨位级),大石化、大乙烯、大炼油、大甲醇、大煤气化、大注氮采油格局已经呈现;发展联合体、循环经济一体化工程已成为工业经济的趋势。这些行业发展都离不开被称为“工业血液”的工业气体。不过,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外气体巨头相比,国内气体产业无论是发展模式、竞争力,还是市场占有情况等,都存在较大差距。业内人士建议,气体安全应与石油安全一样,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迫切需要做出顶层设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杭氧临安制造基地鸟瞰图。

  看形势
  中外竞争日趋激烈
  工业气体因其下游应用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行业,被称为“工业血液”,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石化、化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在国防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0年以来,国外空分设备企业通过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空分设备市场,并把外包供气模式带到了国内。按照“先供应气体,后供应设备”的营销方式,逐渐向国内用气企业灌输气体外包理念。国外空分设备企业带来的供气模式,既可以推销设备,又可以常年不间断的供应气体。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智勇告诉记者,当前国内气体市场的形势可以总结为“外资几家主导,内资百舸争流”,行业竞争则主要表现为国外气体公司与国内民族气体工业企业的竞争。一方面,跨国气体集团(液化空气集团、林德集团、空气化工产品公司、普莱克斯集团等)调整发展思路,加速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集团(杭氧股份等)利用自身优势,快速推动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气体业务,缩小与其他大集团的差距;还有一些用气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宝钢金属、武钢集团等)逐步认识到工业气体业务的重要性,大力扶持工业气体业务,将其作为集团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至2015年底,陕鼓动力共拥有7家气体子公司,空分规模达到45万Nm3/h。图为所属徐州陕鼓工业气体有限公司开工庆典。


  上海亚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磊认为,目前工业气体领域国内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激烈。夏磊表示,外资气体供应商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迅速占领了国内现场制气市场。中国本土公司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杭氧为代表的气体公司也加入了大规模、低能耗、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并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尤其是大型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在中国陆续上马,在大型现场供气的主要气体业务领域,本土工业气体公司和国际气体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在空分气体零售市场,夏磊指出,由于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主要定位于现场制气市场,加之零售市场要求供应商有很强的供应保障和本地化服务能力,因此国内气体供应商,尤其是有着区域优势的供应商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由于空分气体零售市场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市场尚未饱和,加之零售市场存在较强的地域性,因此各区域存在大量中小气体经销商,区内优势供应商现阶段仍主要忙于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区内整合以及跨区扩张动力不足。
  防风险
  外企掌控市场不断增加
  周智勇认为,当前国内气体市场在大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慢慢积聚。气体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和高危险等特性,存在更大的运行风险。目前,工业气体企业供气方式主要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管道输送、现场制气、液态大宗气体或瓶装气体等不同方式提供服务。其中,现场制气(氮气/氧气/氢气)针对用气量大的客户,根据客户生产过程的参数(纯度、流量、气压)设计并安装工艺先进的现场制气设备,提供现场生产所需的气体;管道输送针对用气量巨大的工业气体用户和集中在工业区的群体客户,通过管道输送来实现氧气、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以及蒸汽的大量供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开封空分集团国产首套53000Nm3/h等级空分装置。


  国际气体公司已在我国建立了区域性管道供气网络和空分集群化现场供气。如林德集团在宁波北仑和镇海两地分别建设大型生产中心,通过铺设气体管道向该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气体产品,或直接为特定的客户提供现场供气设备,通过管道供应客户气体产品。同时,国际气体公司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供气合作关系。如林德集团与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的独家供气合同,向其位于宁波大榭开发区的世界级装置提供氧气和氮气,并建有长度为70千米的管线网络,连接宁波大榭和北仑地区。
  法国液空集团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成功实施了集群化供气模式,通过管道向诸多用户,如巴斯夫、亨斯迈、赛科等企业供应工业气体;在天津,将多套空分装置和制氢装置用管网连接起来,向跨行业的钢铁、化工和石油化工等企业供应氧气、氮气和氢气。
  周智勇表示,国外气体公司在我国铺设强大的管网供气系统,区域性强,其连续、安全供气与国内用气单位的稳定运行息息相关。一旦发生气体运行安全问题,将酿成重大工业事故等。如果这些气体公司停止供气,将会导致国内用气单位停产、停工,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地方人民生活的稳定等。
  找差距
  供气亟待市场化专业化
  近年来,国内空分设备制造商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从空分设备制造到工业气体供应,既是国空分厂商的成功之路,也是维护我国工业气体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国内空分制造企业开始了转型升级,提出了“由单纯的制氧机制造商向制造服务运营商转型”发展思路,以先进设备、知名品牌、高质量及稳定的客户群、较低的运行成本等优势,成功实现了向工业气体的产业链延伸。
  然而,在周智勇看来,尽管国内空分设备企业已经涉足气体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2015年7月21日陕西省天然气管线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一是气体产业区域性很强,国内空分设备企业并没有触及中国工业气体的重点区域或者重点生产企业。国外气体巨头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把目标客户选定在国内一线用气企业和单位。而目前国内空分设备企业投资的气体项目还仅限于一些中型的冶金和化工企业,一般属于二线用气单位。与外资企业在中国气体市场大肆抢夺地盘相比,国内空分设备企业才刚刚起步。
  二是国内空分设备企业的气体规模和收入,还没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支撑,而国外空分设备企业90%以上的收入是由气体供应创造,而仅仅不到10%的收入由设备制造创造。目前,在中国气体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国外气体企业,其所占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国内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企业在气体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0%,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能与外资企业抗衡。
  三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气体的需求80%是采取第三方供气方式,供气管网达几千千米,而我国目前80%以上的用气企业仍然是自产自用,集中供气也多是一对一的供应方式,没有形成一对几的供应网络,管网仅几百千米,产品利用率受到限制。因此,要实现空分产品供应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融资和区域性管网建设方面需要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夏磊表示,中国空分气体行业非市场化供气占比较高,国际上企业空分气体的需求则基本由专业供应商满足。将制气流程外包对于用气企业而言,可以节约大额的一次性设备购置支出,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将辅助业务外包能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分散风险。同时,供气企业更专业的气体运营能力将有效提升供气的质量。
  非市场化、专业化供气也引发了综合利用不足、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据了解,许多企业仍然通过自建空分设备满足自身用气需求。由于空分设备的实际产量与企业用气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之供气不稳定的影响,导致企业设备综合利用率较低,当期无法消耗的产品多被放空,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此外,许多空分气体需求规模较小的企业依然在使用小型高能耗空分设备制气,能源浪费严重。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专业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制氧量>5000Nm3/h)的单位生产能耗仅为小型装置(制氧量<1000Nm3/h)的1/2~1/3,且具有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无故障运行时间长等优点。
  提建议
  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面对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欧美气体公司,中国的民族气体工业犹如羽翼未丰的雏鹰。基于工业气体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大力支持民族工业气体产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周智勇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出台相关鼓励民族气体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从税收减免、专项支持等角度,激发国内大型空分设备制造企业或工业气体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二是国有企业招投标项目建议国内气体公司优先,对今后新上工业气体项目,对国内有实力的工业气体企业优先考虑;三是建立健全工业气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优势,维护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利益。
  对于空分设备企业在气体市场的发展前景,周智勇认为,空分设备企业将发展成为气体市场的主流企业,在发达的气体市场中,空分设备企业往往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是市场的决定力量。同时,鉴于气体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只有进行集约化经营,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降低运营成本。他建议空分设备企业要以技术、资金为先导,联合当前气体市场主要力量,完善整个气体产业链。企业要通过不断研发出技术先进、能耗低的空分设备,提高自身在气体市场的竞争力。
  周智勇表示,中国空分设备企业应该紧跟世界空分设备企业的发展潮流,加快进军气体产业的步伐,尽快达到设备制造和气体供应的一体化,最终实现设备制造服务于气体产业。
  看未来
  产业回报值得期待
  夏磊表示,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在过去10余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374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底的49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工业气体消费量还处在较低水平。根据2007年的人均工业气体消费量统计,我国的人均工业气体消费只有美国的1/26,不足西欧与澳洲的1/20,与南美和东欧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预计未来5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带来的空分气体应用广度及深度的扩展,我国空分气体市场仍将保持9%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2018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94亿元左右,全球市场占比将到10%。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春干指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也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以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驱动力。以上产业的蓬勃发展均会带动专业外包空分气体需求的快速增长。??春干认为,我国空分气体目前的主要需求还是来源于冶金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冶金和化工两大行业需求占比超过55%,新兴产业需求还相对较少。从国外空分气体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外空分气体下游需求中,冶金和化工行业总需求只占市场需求的4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空分气体市场上来自于电子、食品、医药、新能源、煤化工等新兴产业的气体需求将显著快于冶金、化工两大行业。
  杭氧气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柴晓明分析了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有利因素: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给工业气体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进,带来传统产业工业气体需求环节、需求量的增长和新兴用气领域的增加;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快速发展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也使供气外包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自建自供用户的认同和采用。而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目前60%以上的气体量还是自给自足的,第三方供气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增量部分外,中国的气体市场还有存量的逐渐释放,空间更大。
  柴晓明说:“空分设备是一次性交易,不能无限扩大,到一定规模后要稳定下来;但气体投资不一样,它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机遇期,拥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它是一个商业模式稳定、持续健康的产业,它的收入、利润都是累进递增的,投资回报有前低后高的特点。如杭氧的气体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近10亿元,到2014年增加到27亿元。若干年后,随着投资项目银行利息和设备折旧费用的逐年减少,气体产业回报更是值得期待。”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杨扬提供)


文章来源:http://www.ccin.com.cn/ccin/8728/8729/index.shtml

发送2025年新年祝福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26 03:44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