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 年至今,SPC 管理理念在我国制造业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化工行业尚未达到像电子和机械等行业的水平。于是作为化工行业的一名SPC 管理人员的我,希望能够通过分享我的SPC 工作经历和经验,让很多刚踏入化工行业做SPC 的小伙伴们少走些弯路、少碰些壁。由于工作范畴和个人能力原因,如有浅薄之处,还请大家帮忙指出并提出更好的建议,谢谢大家了! 化工产品特性阻碍SPC推行? 经常跟行业内的朋友聊天,可能大多是管理者身份的原因,他们的关注点往往在如何提升企业口碑和公司管理方面,当提到SPC 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化工产品的特性与SPC 的控制管理是矛盾的,于是不再继续深谈。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同样的人机料法环,反应后的品质差异时有发生,如果制定严格的品质范围作为标准,不合格率高得惊人,但是把品质范围放的太宽,又不能起到控制的作用,这是一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中尤为突出,含量不达标的产品如果按照SPC 的处理原则需要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但是化工产品不同,反应后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绝大多数情况除非最终报废,否则真是无法再次利用。但是化工产品有个特性,通过纯化,可以转变成合格的产品,于是就有人会说SPC 在化工行业不适用。 在这里我要说,SPC只不过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管理规范而已。于化工行业而言,是势在必行,只不过需要结合化工产品自身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推行SPC理念。 我的两个SPC应用方法 第一个理念是——与历史数据对照。这里还是举例说明:一个曾经上线生产过的产品,某一杂质不好控制,品质上下波动,第二次上线生产的时候,该杂质控制到什么标准,相比首次上线生产就清晰明了,因为有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在品质管理者的心中,做到什么水平能够比上个批次好、做到什么水平能够与上个批次持平,其实这些数据都是有据可查的,就是历史数据平均值、波动上限、波动下限等。 第二个理念是——质量控制指标。如果公司的质量指标的管理是完善的,那么在工艺文件中的每个步骤,都应该有关注杂质的控制要求,而且是随着技术的不断稳定逐步更新的。既然控制指标是最新的,那么这个指标就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上限要求,超过该控制点,就是不合格产品,需要查找原因,至于报废不报废,不是SPC的工作范畴,那是领导的任务。 掌握了以上两个核心理念,那么现在就可以形成这样一个三线表格:质量控制点(QCP)、历史数据平均值(X)、实测数据,实测数据是曲线,它的变化受QCP的约束、受X的对照,合格不合格,与历史数据的偏离程度,一目了然,每一个杂质、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QCP和X,何谈无法控制?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得出来“SPC 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得到重视!”。目前,不管是从国内制造业大环境的变化,还是从化工企业本身竞争力的提升,注重并且推行SPC 理念都已经到了该出发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