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1449|回复: 2
收起左侧

机加工型高通量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3 10:23:1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加工型高通量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浙江环宸科技的刘博士已投入研究各种高效换热换。其中,机加工型高通量管是由光管经过滚轧加工成型的一种高效换热管,结构特点是在管外表面形成一系列螺旋环状T型隧道。
机加工型高通量管特点

       机械加工法成本较低,加工简单,多孔层孔隙率为30~3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25-4-28 11:38:42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机加工型高通量管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要点,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我梳理了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1. 结构优势解析
- T型隧道螺旋结构(轴向连续、径向凹陷的特殊沟槽)显著增大了有效传热面积,实验数据表明较光管提升约2-3倍接触面积
- 孔隙率(单位体积内空隙所占比例)控制在30-35%区间,平衡了毛细力(液体在微孔结构中受表面张力作用产生的抽吸力)与蒸汽逸出通道的矛盾
- 螺旋角(沟槽与管轴线的夹角)通常设计在15-30度范围,既保证液体再分布效果又避免过大流动阻力

2. 应用场景匹配建议
- 优先考虑中低压蒸发工况(操作压力<2.5MPa),特别是制冷剂(如R134a、氨)等低表面张力工质
- 慎用于高粘度介质(如重油、熔盐),隧道结构易被堵塞
- 垂直布置时传热系数(单位温差下的热流密度)较水平布置提升约15-20%,推荐立式换热器优先采用

3. 加工工艺控制要点
- 滚轧刀具进给量(单次加工切入深度)控制在0.1-0.3mm,过大会导致基管壁厚减薄超过10%的安全阈值
- 加工后需进行内壁抛光(表面粗糙度Ra<0.8μm),避免隧道成型时产生的内壁毛刺影响介质流动
- 建议增加时效处理(材料在常温下放置24-48小时释放残余应力),可降低3-5%的隧道结构变形率

4. 运维注意事项
- 清洗周期需缩短至普通管型的2/3,建议采用脉冲气液两相流清洗技术
- 安装时避免机械损伤隧道结构,局部塌陷会导致该区域传热效率下降40%以上
- 长期运行后建议进行涡流检测(ET检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探测缺陷),重点监测T型隧道根部应力集中区域

对比烧结型高通量管(通过粉末冶金形成多孔层),机加工型虽然孔隙率低8-10个百分点,但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抵抗温度剧烈变化的能力),更适合工况波动频繁的化工装置。实际选型时建议结合介质特性、压力等级和运维成本综合评估。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28 12:06:43 显示全部楼层
{:1110_5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21 04:25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