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
从事换热器方案设计工作6年,涉及行业:石油化工,电力,固废,余热回收,环保等行业;
很高兴与志同道合的化工朋友们一起分享 换热器专题的技术讨论。
有问题需要共同交流的会员朋友,可以在本主题回复留言,我会尽力及时和大家探讨!
现在有问题的可以在主贴下跟帖,主贴中将不定期更新整理精华问答
2017-11-28整理 一、 问:水平热虹吸式再沸器(6m)需不需要加折流板?若加竖直放置的折流板会不会存在汽液两相分离的问题? 答:卧式热虹吸一般用G或者H壳体,只有纵向隔板 问:6m长的换热管,如果不加折流板,管子无支称距离会达到1500mm,这样也可以? 答:那是支撑板,不是折流板 问:1、你说的是类似与BKU形式中的支撑板?
2、若是流体在壳程不会存在分布不均匀问题?(BKU支撑板我认为也会存在分布问题) 答:所以你可以做分布结构,或者多管嘴进去啊
二、 问:BKU形式换热器支撑板是什么形状的?采用竖直放置的折流板效果是不是更好? 答:和管板类似,支撑板没有折流作用,流动方式决定了结构必要性,所以K型完全没必要做折流板,因为作用不大
三、 问:一台空调机组额定风量15000m3/h,20℃;内设翅管加热器,钢管绕铝片,钢管壁厚2.5mm,管径4.0mm,翅片间距3mm,管总长5m。加热器通入0.2MPa水蒸气。现在想将水蒸气改为通入80℃的热水,流量10m3/h。不知道改后换热效果如何,风温提升多少,水温降低多少? 菜鸟一枚,刚刚加入马后炮,网上下了一个HTRI,看了几天也不会用。在此提出问题,大致数据即可,望能解答,如需要其他数据还请指明。 也望指导思路,以助个人学习。 答:效果和你的详细结构有关,你提的参数缺失,管径和壁厚冲突,几排管子几个管程!你如果想系统学习可以看下马义伟的空冷器一书
四、 问:若要进行再沸器、冷凝器的选型,冷凝水、加热用低压蒸汽的出口温度如何计算呢。目前流量热负荷与入口温度都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出口温度,新人一枚,问题问的没有深度,还望版主见谅 答:热平衡计算,Q=Wx(r进-r出),还有个用比热计算
五、 问:怎么实现换热器的纯逆流运行, 还有两种介质换热温度有交叉怎么处理 怎么进行核算 答:bem,bfu或x型壳体
2017-10-27整理
1、 问:(关于冷凝器液封高度的问题)20570里面关于液封高度的计算,有个受液槽或者排料出口的压力,请问这个压力怎么取? 是气相压力减去压降么?
答:一般冷凝器的液封主要是为了防止凝气随凝液排放而设置的,作为液封需要计算高度差,高度差则对应的压力差,一个是冷凝器的出口处压力(系统内压力P1)一个是受液槽或者是排放压力(这个压力主要看你实际操作的需要,假如直接对着大气,那么就为一个大气压,和系统内压力没有直接关系)而高度差则取两者差值,其中当然有管路的一些损耗,但往往计算忽略!
问:冷凝液需要排放到一个冷凝水平衡罐中,此罐操作压力与冷凝器壳程操作压力相同,那这样P1-P2 岂不是0,就不需要设置液封? 答:按照原理来说,是不需要的,或者说只要你随便加一个,就可以达到效果
2、 问:我就想粗算下换热面积,咋越看越深入,越看越难? 用哪个软件计算比较方便?
答:第一步通过热平衡方程,计算出剩余的进出口温度和额定换热量
第二步通过一些手册 选择一个合适的传热系数K值
第三步计算平均对数温差
第四步通过热传递方程计算换热面积
以上步骤只是估算,如果要细算你就需要确定一个大致结构,计算两侧流速,膜系数。然后通过热阻方程,详细计算K值,最终得到与你初选结构进行比较,反复,达到设计要求
当然如果你有软件软件会帮你操作这一切,行内比较有名的国内有换热器设计大师,国外有HTRI ASPEN-EDR
3、 问:我昨天在选管壳换热器的时候,管侧的流量是个范围,如果大流量满足条件了,那小流量的传热就非常不好,而且甲方规定只能用一台,还必须是管壳的。请问版主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答:在一台换热器的时候,有设计工况,常规操作工况,从严工况(最恶劣的),一般设计工况满足常规工况基本都可以满足,至于从严工况是否需要满足要去沟通,因为可能1年内只有1天是从严工况,是否值得去投资,如果1年内有1个月是从严工况,那么从严工况亦需要满足,当然相应的成本会增加,但是换热器设计,第一考虑的是工艺满足性,其次才是成本,所以说设计时候可靠性排在经济性前面;
关于你的问题,你可以计算下小流量下大概的设备投资是多少,是否可以满足大流量,如果成本很接近,那就皆大欢喜了;如果相差很大,去沟通下;让业主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抉择;
4、 问:想了解一下,目前换热效果最好的烟气换热器是什么形式的
答:主要有三种:
常规管壳:换热效果好,可靠性强,制造简单,但是不紧凑,往往体积较大;
宽通道板式:换热效果良好,局部腐蚀比较严重,制造可靠性有待加强(焊接处理不好容易泄露)
热管:换热效果优秀,会存在效率递减;
其他的主要还是看你怎么去考量,其实成本上,需要具体来,一般情况下,换热系数大的(意味着面积小),单位面积造价高;
所以要综合考虑,有想法咨询厂家;
5、 问:HTRI计算后,如果管子的震动频率值带加号了,你一般如何考虑消除震动?
答:发生位置,振动机理,然后通过相应方法排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问:楼主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用EDR算物性的时候跟甲方给的物性参数有很大出入,它这个物质是个混合物里面有水蒸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甲烷到癸烷,还有均四甲苯 就气相密度来说差异很大,它给的是900多我算的是600多 原因出现在哪呢?到底谁的准确?是算物性的方法有差异吗?
答:一般物性偏差较大,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输入是否正确,(温度,压力,组分)然后是物性方法的选择,如果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偏差应该也较小,最后如果还出现差异性,建议找相关资料做对比,或者换软件模拟 7、 问:对于实际生产中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塔的液位对于蒸发有什么影响?有的再沸器设计的是下管板在液位计10%而上管板在液位计的80%,这样设计的意义何在?有时液位偏低,蒸汽量出现较大波动,适当提高液位后蒸汽量稳定,这个可以认为是液位较低时,列管内出现雾状流,引起换热不稳定吗? 答:液位高度其实就是所谓的静压头,在管线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随意改变静压头会导致换热器循环流率,进口操作压力等的改变,从而使实际工况产生不稳定性,换句话说,由于你改变了静压头,系统为了自平衡,到达另一个稳定系统,如果你在设计中模拟过,那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请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