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24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房建设等与塑化行业紧密相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深入影响塑化行业的发展。
一、促进氯碱产业创新和延伸 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支持贫困落后地区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等等。这是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
由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煤炭资源丰富,有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资源条件,能在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煤制油一体化基础上建立大型和超大型项目。以我国氯碱行业为例,近十年新增产能基本集中在西北,大型企业依托本地资源集煤、电、焦、盐、石灰石、PVC、水泥等为一体,具备较强的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因此,西北多数氯碱龙头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能利用行业壁垒及成本优势,在高负荷开工的情况下获得较高利润。与此同时,东北部等传统氯碱强省亦在不断加快推进新兴及非煤制装置的投产,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而东南部地区港口运输发达,下游企业集中度较高,是西部及北部的主要消化市场。
虽然各区域氯碱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路径已相对明晰,但这种区域间的不协调问题仍较为凸显。一方面是西北部依靠资源和投资的高速扩张,以及前期东北部的部分产能扩建,我国氯碱行业产能在过去十几年增长强劲。虽然近两年华东、华北地区已加快闲置落后产能的清退,但下游行业消费的增长仍明显滞后。就此,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中亦指出:“产能扩张与下游消费区域分布的不匹配造成大量聚氯乙烯和固态烧碱货源需要从中西部地区通过‘西货东进’、‘北货南下’长途跋涉流向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地区。”另一方面,区域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伸展不长的问题亦值得关注。虽然部分氯碱企业已经形成规模生产,但仍以原材料生产为主,本地精细化工产业薄弱,需要输出至下游集散地,由下游制品厂家进行加工。最终部分成品又再次流向西部,或通过“一带一路”流向其他国家。原料到成品间需要经过“西部—东部—西部”的路径,这种区域分配模式亦造成产业链无法伸展,浪费财力和物力。
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加快行业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氯碱向加工和应用领域延伸,拓展和新兴行业的合作空间;鼓励东部产业转移,健全完善中西部地区氯碱产业链。十九大报告提供了更加前瞻性的战略,相信未来我国氯碱行业将进一步开启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烧碱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迎接发展新机遇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就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推动了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就行业而言,“一带一路”极大地拓展了市场规模;就企业而言,“一带一路”迎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作为“三高”行业,烧碱企业应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合作,迎接行业发展新机遇。齐心协力,将我国从氯碱生产大国向氯碱强国转变。
目前,烧碱出口主要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占比96%以上。2017年上半年,我国液碱出口48.22万吨,固碱出口27.02万吨,烧碱共出口75.24万吨。液碱出口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台湾省、越南、菲律宾、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固碱出口集中在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从出口国家和地区来看,绝大多数出口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吻合。烧碱主要出口厂家为新疆天业、中泰化学、山东东营华泰、新浦化学、天津大沽。一部分企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带来的生产成本优势,另一部分企业依托地域优势带来的运输成本优势。但整体来看,烧碱出口企业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是氯碱企业未来五年的主要功课:一方面,积极研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加强对加工助剂、加工技术、加工装备适配性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的合作,采用境外投资、技术服务、装备出口、产品贸易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走出去”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推进我国烧碱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整体来看,我国烧碱行业仍处于国际产业中低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与发达国际差距较大,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对环境影响较大,企业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待加强。行业整体来说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上升空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企业未来的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平坦。
三、聚焦美丽中国建设 促进塑料行业转型升级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首次增加了“美丽”。可见在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将贯穿中国建设的始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共提出生态文明建设44次,可见其重要程度。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2017年我国就开展了4批中央环保督查,环保部组织10轮次督查。环保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化工业》、《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环保条例、方案、意见。此外,今年我国还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
任何改变都将会影响部分人的利益,此次为建设美丽中国,取缔“小散污”企业,虽然让部分企业利益受损。可以说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保护下,对我国塑化行业而言,是一次大洗牌。但对整个行业而言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市场份额得到重新划分。禁止固体废弃塑料进口、关闭“小散污”企业,让PVC、PE、PP等塑化品种的再生料生存受到威胁。纵观整个行业,再生料供应不断萎缩,这部分市场份额正被新料取代。仅PP为例,2015年PP再生料的市场份额在两位数,当前市场难寻踪迹。
第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在环保高压下,对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排污不合理的企业进行停产、限产。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激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督促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用更先进、环保的装置进行生产。
第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停止对高污染生产企业的审批,这其中就停止包括PVC、烧碱等传统落后生产技术的企业审批。
四、环保上升到新高度 工业企业环保日趋严格
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环保制度,并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治理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大任务。
十九大把环保上升到新高度,其中工业环保一定是一个排放标准不断提升的领域,企业面临的环保督察日趋严格。2016年3月,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并于近两年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的自贸区进行市场准入试点,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将被实行环保准入,对超出环保标准的石化等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扩建,进行禁止或限制。
2017年开始新一轮的督察,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震惊全国。一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督察强化地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二是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三是推动地方建立环保长效机制。督察压实了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中央和省级两级环保督察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五、房住不炒 保障性住房利好塑料需求
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要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十九大后,住建部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支持北京和上海开展共有产权的住房试点,引导住房需求合理分布。
由于房地产行业目前仍然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以及基本建成的目标和完成情况仍明显增长。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涉及上下游50多个行业,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相关塑料制品、黏合剂、电缆及填料、密封条、油漆等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加大了塑料制品需求,成为了塑料行业利好的外生环境。
2016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7717.2万吨,同比增长2.7%。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大国。
2017年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阶段,是塑料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动塑料产业升级。未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主要发展方向为:
第一、涉及农业和包装两大行业的膜类,包括片材等仍然占绝对优势,目前这些领域用材大部分以PE、部分以PVC和PP为原料。
第二、以PVC、部分PE和PP及少量ABS为代表的建筑用、民用工程用塑料还将保持其增长势头。
第三、汽车工业用PP、PVC、PUR及各种工程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用量将随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而变化。
第四、家电、电子电器行业的庞大市场将推动工程塑料制品成倍增长。万商台塑化电商平台(cp.wst.net)塑料助剂资源,如有需要,欢迎联系。联系人:梁先生,电话:18922718325
|
|